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现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应用的研究

谢辞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目的第10-11页
   ·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1页
     ·文章结构第11-12页
   ·研究对象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13-16页
     ·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16-24页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系统的理论依据第16-19页
     ·绩效管理的定义第16-17页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目的第17-19页
   ·管理学理论在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第19-21页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第19-20页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第20页
     ·福勒姆的期望理论的应用第20-21页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应用第21页
   ·国内外绩效管理理论主要研究成果概述第21-24页
     ·平衡记分卡和目标管理法的概述第21-22页
     ·研究手段的概述第22-24页
第三章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研究第24-31页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第24-26页
     ·第一阶段:追求规模最大化第24-25页
     ·第二阶段:追求效益最大化第25页
     ·第三阶段:追求价值最大化第25-26页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特点第26-29页
     ·特点一:经济效益优先第26-27页
     ·特点二:重点项目优先第27-28页
     ·特点三:全面公正优先第28-29页
   ·特点的比较、小结第29-31页
第四章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第31-34页
   ·绩效管理的常见问题分析第31页
     ·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第31页
     ·将绩效考核视为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第31页
   ·平衡计分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之间的平衡第31-32页
     ·总部、事业部与个人绩效指标之间的平衡第32页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第32页
     ·绩效管理四个环节之间的平衡第32-34页
第五章 HBCN 绩效管理系统描述第34-45页
   ·HBCN 绩效管理系统的宗旨第34-36页
     ·HBCN 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第34-35页
     ·HBCN 绩效管理系统的实施第35-36页
   ·HBCN 绩效管理系统的实施历史发展第36-41页
     ·HBCN 绩效管理系统的实施演变第36-38页
     ·HBCN 现行采用的绩效考核系统描述第38-41页
   ·HBCN 的五档划分制和平衡计分卡系统第41-45页
     ·五档划分绩效制第41-42页
     ·平衡记分卡系统第42-45页
第六章 HBCN 绩效管理的应用比较分析第45-65页
   ·HBCN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第45-50页
     ·普通员工实施结果的应用第45-48页
     ·管理层实施结果的应用第48-50页
   ·HBCN 绩效管理系统的历年改进措施分析第50-53页
     ·以往TPM 系统的区别第50-51页
     ·加入平衡计分卡后的优点第51-53页
   ·对HBCN 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第53-56页
     ·HBCN 绩效管理系统的优点第53-54页
     ·HBCN 绩效管理系统的可改进之处第54-56页
   ·针对绩效管理系统常见问题的对策第56-57页
     ·强化与员工的沟通第56页
     ·直线经理要发挥作用第56-57页
   ·针对平衡计分卡应用的改进对策第57-58页
     ·绘制战略地图是前提第57页
     ·员工胜任力模型是基础第57页
     ·持续不断沟通是关键第57-58页
     ·坚持全员参与第58页
   ·设计现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借鉴HBCN 的模式改进第58-61页
     ·“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的激励体系第59-60页
     ·给予员工挑战的轮岗、挂职制度第60-61页
   ·现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应用推广第61-63页
     ·现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应用第61页
     ·现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推广第61-63页
   ·本文结论第63-64页
   ·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媒体的社会影响如何改变受众习惯--以发展中国家为例
下一篇:中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媒体组合传播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