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要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8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国际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概念的界定第18-20页
     ·结构第18-19页
     ·素质第19页
     ·教师素质第19-20页
     ·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师第2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和内涵第20-21页
     ·结构与行为的关系第21页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第21-23页
     ·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23-27页
   ·研究方法第23-25页
     ·文献研究法第23页
     ·课堂定量观察法第23-25页
   ·研究对象第25-26页
   ·研究工具第26页
   ·研究步骤第26-27页
第三章 实践研究第27-53页
   ·课堂师生行为时间定量分析第27-43页
     ·课堂实录一、“开启化学之门”课堂的分析第28-30页
     ·课堂实录二、“居里夫人”课堂的分析第30-32页
     ·课堂实录三、“氯气”课堂的分析第32-34页
     ·课堂实录四、“二氧化硫”课堂的分析第34-36页
     ·课堂实录五、“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课堂的分析第36-38页
     ·课堂实录六、“乙醇”课堂的分析第38-43页
   ·课堂教师素质定性分析第43-53页
     ·课堂实录概述第43-48页
     ·化学教师课堂中呈现的素质分析第48-51页
     ·青浦实习做法和体会第51-53页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第53-64页
   ·研究结论第53-63页
     ·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要素一览第53-62页
     ·化学教师素质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第62-63页
   ·研究不足与研究建议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一 酸雨预习单第67-68页
附录二《酸雨》配套阅读资料和播放的课件第68-70页
附录三 课堂实录之一——“开启化学之门”第70-77页
附录四 课堂实录之二——“居里夫人”第77-84页
附录五 课堂实录之三——“氯气性质的研究”第84-89页
附录六 课堂实录之四——“二氧化硫”第89-95页
附录七 课堂实录之五——“乙醇”第95-101页
附录八 课堂实录之六——“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第101-107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题式整合教学对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研究
下一篇: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