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论文--教材研究与管理论文

教科书如何充分地体现课程标准--基于新课程小学语文教科书各版本比较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导言第9-11页
第一部分 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产生第11-23页
 一、 新世纪激烈的竞争呼唤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第11-16页
  (一) 旧的教育体系严重束缚了人才的培养第11-13页
  (二)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第13-15页
  (三) 课程改革实施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第15-16页
 二、 课程标准的研制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第16-23页
  (一) 课程标准的内涵第16-19页
  (二) 课程标准为什么取代教学大纲第19-20页
  (三) 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超越之处第20-23页
第二部分 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第23-32页
 一、 教科书第23-30页
  (一) 教科书的内涵第24-25页
  (二) 教科书的价值和意义第25-27页
  (三) 教科书本身的局限性对教育的负面影响第27-29页
  (四)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科书的功能重新定位第29-30页
 二、 从课程标准到教科书的互动关系第30-32页
  (一) 教科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第30-31页
  (二) 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第31页
  (三) 课程标准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间接影响教科书的编写第31页
  (四) 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反过来也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科学性第31页
  (五)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第31-32页
第三部分 教科书研制过程探究第32-41页
 一、 课程标准在理解过程中的异变第32-36页
  (一) 对课程标准理解产生的异变类型第33-34页
  (二) 产生异变的原因第34-36页
 二、 教科书编者在教科书表述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第36-41页
  (一) 有关语言对意义的影响第37-38页
  (二) 视觉表现形式对意义的偏离第38-41页
第四部分 教科书如何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思考与对策第41-62页
 一、 对于教科书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界定第41-45页
  (一) 教科书必须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忠于课程标准第41-42页
  (二) 教科书必须创造性地、更高层面地超越课程标准第42-44页
  (三) 忠于课程标准与超越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第44-45页
 二、 对策第45-62页
  (一) 完善课程标准,减少文字表述的模糊性、歧义性第45-46页
  (二) 加强课程标准的操作性,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第46-50页
  (三) 对教科书编著者进行资格审定,保证基本的人员素质第50-51页
  (四) 尽量做到教科书编制成员的多领域化第51-52页
  (五) 建立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与教科书编者沟通渠道,减少信息衰减与异变第52页
  (六) 教科书编制必须走专业化道路第52-53页
  (七) 建立完善的教科书评价体系第53-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角晶系铁氧体空心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CFA—交叉场天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