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 第1-11页 |
1.1、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2、公司大学概述 | 第11-19页 |
2.1、公司大学的概念 | 第11-12页 |
2.1.1 公司大学和一般商学院的区别 | 第11-12页 |
2.1.2 公司大学和职工大学(学校)等传统商业培训中心的区别 | 第12页 |
2.2、公司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 第12-17页 |
2.2.1 公司大学的兴起概况 | 第12-13页 |
2.2.2 公司大学的不断完善 | 第13-16页 |
2.2.3 成功的公司大学 | 第16-17页 |
2.3、未来的公司大学 | 第17-19页 |
3、建立公司大学的必要性 | 第19-34页 |
3.1、公司大学是公司的竞争优势之源 | 第19-23页 |
3.1.1 公司大学在培训员工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第19-20页 |
3.1.2 公司大学是优秀管理人才的最佳养成所 | 第20页 |
3.1.3 公司大学将学员转变成企业高层领导的内部顾问 | 第20-21页 |
3.1.4 公司大学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 第21-22页 |
3.1.5 公司大学是思想交流的活力中心 | 第22页 |
3.1.6 公司大学能在企业转型及文化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22-23页 |
3.2、公司大学是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的前沿基地和试验田 | 第23-34页 |
3.2.1 有效、快速、持续的学习能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核心竞争力 | 第23-24页 |
3.2.2 学习型组织简述 | 第24-26页 |
3.2.3 公司大学是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的前沿基地和试验田 | 第26-34页 |
4、跨国公司公司大学的建立和运用 | 第34-47页 |
4.1、公司大学的筹建 | 第37-42页 |
4.1.1 什么样的公司需要建立公司大学 | 第37-40页 |
4.1.2 公司大学的创建流程 | 第40-42页 |
4.2、公司大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 第42-47页 |
4.2.1 高阶主管的支持与实际参与,这是公司大学能否成功的第一要素 | 第42-43页 |
4.2.2 公司大学应该成为企业内部人才的开发、择优和激励机构 | 第43-44页 |
4.2.3 依据功能部门的实务需求,规划核心学程与课程 | 第44-45页 |
4.2.4 积极与学校及外部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 第45页 |
4.2.5 善用数字工具,建构完整的学习环境 | 第45-47页 |
5、建立我国企业自己的公司大学 | 第47-58页 |
5.1、我国企业创办公司大学的现状 | 第48-50页 |
5.2、我国企业在创建公司大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5.2.1 徒具形式,缺乏内容 | 第50-52页 |
5.2.2 过分强调外部培训功能,在公司大学的发展上有些操之过急 | 第52-53页 |
5.2.3 师资力量设置不合理 | 第53页 |
5.3、我国企业成功创建公司大学的关键因素 | 第53-56页 |
5.3.1 企业高层领导对我国企业公司大学的成功创建至关重要 | 第54-55页 |
5.3.2 在公司大学的创建方面,我国企业可以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 | 第55-56页 |
5.3.3 我国企业在创建公司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必要时可以建立企业间的公司大学联盟 | 第56页 |
5.4、小结 | 第56-58页 |
6、总结 | 第58-61页 |
6.1、公司大学是企业管理力量培养和公司文化培育的完美解决方案 | 第58-59页 |
6.1.1 公司大学是公司的竞争优势之源。 | 第58-59页 |
6.1.2 公司大学是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的前沿基地和试验田 | 第59页 |
6.2、在公司大学的创建方面,我国企业应当大力借鉴国外跨国公司的经验,但是不能全部照搬,我国企业创建公司大学必须依靠外援 | 第59-60页 |
6.3、企业高层领导是公司大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3-64页 |
声明: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