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35页 |
1.1 共同配送整合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7页 |
1.2 共同配送的概念 | 第17-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32页 |
1.4 本文的研究课题 | 第32-35页 |
1.4.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32-33页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共同配送整合机制及模式分析 | 第35-47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共同配送的运作机制 | 第36-42页 |
2.2.1 共同配送组织方式 | 第36-39页 |
2.2.2 共同配送合作形式 | 第39-40页 |
2.2.3 共同配送实施步骤 | 第40-41页 |
2.2.4 共同配送成功实施要点 | 第41-42页 |
2.3 共同配送整合模式的演进 | 第42-46页 |
2.3.1 物流组织的演进 | 第42-43页 |
2.3.2 共同配送整合模式演进与比较 | 第43-46页 |
2.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确定性需求下中心决策者和零售商的事务整合 | 第47-53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47-48页 |
3.2 零售商单独决策时的成本分析 | 第48-49页 |
3.2.1 零售商方面成本分析 | 第48-49页 |
3.2.2 中心决策者方面成本分析 | 第49页 |
3.3 中心决策者和零售商整合后成本分析 | 第49-51页 |
3.3.1 系统整合机理 | 第49-50页 |
3.3.2 系统整合模型 | 第50-51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51-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动态需求下VMI系统中库存补充和运输计划整合 | 第53-67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53-55页 |
4.2 数学模型构造 | 第55-58页 |
4.2.1 总库补货周期期望值 | 第55-56页 |
4.2.2 总库每个补货周期内配送成本的期望值 | 第56页 |
4.2.3 总库每个补货周期内库存补充成本的期望值 | 第56页 |
4.2.4 总库每个补货周期内库存持有成本的期望值 | 第56-57页 |
4.2.5 总库每个补货周期内客户等待成本的期望值 | 第57-58页 |
4.3 模型分析及求解 | 第58-63页 |
4.3.1 模型分析 | 第58-60页 |
4.3.2 模型求解 | 第60-63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63-66页 |
4.4.1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4-66页 |
4.4.2 与直接配送策略的成本比较 | 第66页 |
4.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共同配送中车辆路线计划 | 第67-80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5.2 多车型车辆路径问题优化模型 | 第67-68页 |
5.3 多车型车辆数目问题优化模型的算法回顾 | 第68-72页 |
5.3.1 节约算法 | 第68-70页 |
5.3.2 匹配为基础的节约算法 | 第70-71页 |
5.3.3 集合分区为基础的启发式解法 | 第71页 |
5.3.4 大旅程分段算法 | 第71-72页 |
5.3.5 禁忌搜索启发式解法 | 第72页 |
5.4 混合启发式算法 | 第72-78页 |
5.4.1 禁忌搜索过程定义 | 第73-74页 |
5.4.2 混合启发式算法步骤 | 第74-75页 |
5.4.3 参数选择 | 第75-76页 |
5.4.4 求解TSP问题的算法 | 第76-78页 |
5.5 试验结果及比较分析 | 第78-79页 |
5.6 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共同配送中的费用分配 | 第80-97页 |
6.1 问题的提出 | 第80-81页 |
6.2 标记与基本费用分担的依据及规则 | 第81-83页 |
6.3 运费和租赁费用一起支付时的特征属性、分担解 | 第83-86页 |
6.3.1 特征属性系列 | 第83-84页 |
6.3.2 分担解 | 第84-86页 |
6.4 运费和租赁费用分别支付时的特征属性、分担解 | 第86-88页 |
6.4.1 特征属性系列 | 第86-87页 |
6.4.2 分担解 | 第87-88页 |
6.5 有关节约系数F_i的讨论 | 第88-92页 |
6.6 配送费用分配方案的稳定性 | 第92-93页 |
6.7 算例分析 | 第93-96页 |
6.7.1 单旅程情况下共同配送的费用分配 | 第94-95页 |
6.7.2 多旅程情况下共同配送的费用分配 | 第95-96页 |
6.8 小结 | 第96-97页 |
第7章 共同配送中车辆数保有量决策 | 第97-112页 |
7.1 问题的提出 | 第97-98页 |
7.2 问题描述 | 第98-100页 |
7.2.1 将原动念需求的SIRP问题转化为等价的DSIRP问题 | 第98-99页 |
7.2.2 STM1策略模型以及解等价的DSIRP问题 | 第99-100页 |
7.3 STM2策略模型以及解等价的DSIRP问题 | 第100-102页 |
7.3.1 STM1策略存在的缺陷 | 第100-101页 |
7.3.2 STM2策略模型 | 第101-102页 |
7.4 STM2策略下SIRP问题的周期/阶段节约算法 | 第102-108页 |
7.4.1 求解路线间发车时间间隔 | 第102-104页 |
7.4.2 平均车辆需求算法描述 | 第104-106页 |
7.4.3 STM2策略下SIRP问题的求解完整步骤 | 第106-108页 |
7.5 算例分析 | 第108-110页 |
7.5.1 敏感性分析 | 第109-110页 |
7.6 小结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