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斜拉桥的发展 | 第12-14页 |
·斜拉桥的特点 | 第14-15页 |
·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 第15-20页 |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 第15-17页 |
·桥梁抗震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桥梁结构地震动响应分析中地震波的选择和输入 | 第20-22页 |
·时程分析中的地震波输入 | 第21-22页 |
·频域分析中的地震波输入 | 第22页 |
·近似分析中的地震波输入 | 第22页 |
·大跨度斜拉桥一致激励与非一致激励地震反应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桥梁减、隔震技术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28-68页 |
·几何非线性问题 | 第28-30页 |
·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问题 | 第30-44页 |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考虑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的分析方法 | 第31-38页 |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38-44页 |
·计算程序的编制 | 第44-48页 |
·斜拉桥模型验证 | 第48-66页 |
·二维斜拉桥实例 | 第48-60页 |
·三维斜拉桥实例 | 第60-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三章 斜拉桥一致激励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 第68-94页 |
·地震动响应分析 | 第68-77页 |
·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68页 |
·运动方程的求解 | 第68-77页 |
·动力分析中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的处理 | 第77-82页 |
·质量矩阵的处理 | 第77-79页 |
·阻尼矩阵的处理 | 第79-80页 |
·刚度矩阵的选取 | 第80-82页 |
·斜拉桥动力计算模型 | 第82-85页 |
·斜拉桥模型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85-89页 |
·一致激励下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89-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斜拉桥非一致激励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 第94-108页 |
·斜拉桥非一致激励地震动方程 | 第94-96页 |
·地震拟静力位移的求解 | 第96-98页 |
·斜拉桥模型的地震反应分析比较 | 第98-106页 |
·非一致激励下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98-101页 |
·行波激励下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101-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五章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108-134页 |
·工程概况 | 第108-112页 |
·主桥钢箱梁概况 | 第108页 |
·索塔概况 | 第108-112页 |
·成桥状态下的索拉力 | 第112-113页 |
·军山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113-116页 |
·军山大桥地震反应分析 | 第116-133页 |
·抗震设防原则及地震荷载的组合 | 第116-119页 |
·地震动的选择 | 第119-120页 |
·军山大桥地震反应分析 | 第120-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六章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减、隔震研究 | 第134-146页 |
·桥梁减、隔震装置的基本原理 | 第134-135页 |
·桥梁各种减、隔震装置性能简介 | 第135-136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构造与计算模型 | 第136-139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构造 | 第136-137页 |
·铅芯橡胶支座的计算模型 | 第137-139页 |
·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与分析模型 | 第139-141页 |
·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 | 第139-140页 |
·粘弹性阻尼器的计算模型 | 第140-141页 |
·减震措施 | 第141-142页 |
·各种减、隔震支座的作用效果比较 | 第142-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50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46-148页 |
·研究展望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0-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