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作用及危害 | 第10-12页 |
|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 ·过量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 第11-12页 |
| ·各国标准对亚硝酸盐残留量规定 | 第12页 |
| ·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化学方法降解肉制品中残留的亚硝酸盐进展 | 第13-15页 |
| ·生物方法降解肉制品中残留的亚硝酸盐进展 | 第15-17页 |
| ·亚硝酸盐还原酶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亚硝酸还原酶的发酵规律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亚硝酸还原酶反应特性及应用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高产亚硝酸还原酶菌株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 第20-36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5页 |
| ·材料 | 第20-21页 |
| ·亚硝酸还原酶粗酶液的提取及酶活测定 | 第21-23页 |
| ·诱变方法 | 第23-24页 |
| ·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优化 | 第24-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5页 |
| ·B.megaterium MPF-906 的生长和产酶曲线 | 第25-26页 |
| ·紫外线处理菌体致死率曲线 | 第26页 |
| ·诱变后的复筛发酵试验 | 第26-27页 |
| ·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优化 | 第27-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亚硝酸还原酶的酶学性质及保存研究 | 第36-51页 |
| ·前言 | 第3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9页 |
| ·材料 | 第36-37页 |
| ·亚硝酸还原酶粗酶液的提取及酶活测定 | 第37页 |
| ·亚硝酸还原酶的酶学性质 | 第37-38页 |
| ·亚硝酸还原酶的保存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 ·亚硝酸还原酶的酶学性质 | 第39-44页 |
| ·亚硝酸还原酶的保存 | 第44-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亚硝酸还原酶在蒸煮香肠中应用 | 第51-63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1-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51-53页 |
| ·方法 | 第53-56页 |
| ·蒸煮香肠的制备 | 第53-54页 |
| ·香肠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的检测 | 第54-55页 |
| ·亚硝酸还原酶添加量及作用条件对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 ·含水量对亚硝酸钠降解的影响 | 第56-57页 |
| ·酶解反应温度对亚硝酸钠降解的影响 | 第57-58页 |
| ·酶解反应时间对亚硝酸钠降解的影响 | 第58页 |
| ·亚硝酸还原酶的添加量对亚硝酸钠降解的影响 | 第58-59页 |
| ·电子供体Vc 的添加量对亚硝酸钠降解的影响 | 第59-60页 |
| ·食盐添加量对对亚硝酸钠降解的影响 | 第60页 |
| ·单因素最优化条件下NO_2~-残留量 | 第60页 |
| ·亚硝酸还原酶对香肠的颜色影响 | 第60-61页 |
| ·最优化工艺条件下亚硝酸还原酶应用研究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