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从高考优卷中分析作文语言表达的倾向 | 第9-16页 |
一、"宏大叙事"倾向 | 第9-11页 |
二、"小文人语篇"盛行 | 第11-12页 |
三、"失语症"普遍(情调主义或奶油化语言) | 第12-13页 |
四、"伪文化"语言畅销 | 第13-15页 |
总结语 | 第15-16页 |
第二章、分析形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和弊端 | 第16-20页 |
一、学习负担重,"应试"导向 | 第16页 |
二、学生写作和读书积累脱节,言语生命贫乏 | 第16-17页 |
三、我国语文教师写作素养亟待提高 | 第17-18页 |
四、阅卷老师受"文以载道"思想影响,用狭隘的道统观去判断事物 | 第18页 |
五、个性化语言缺失背后的隐忧:作文异化为"做"文,学生作文失去自我和个性 | 第18-20页 |
第三章、当下语文界对作文语言表达形式的几个争鸣 | 第20-28页 |
一、语言形式,铺张华丽和简洁朴实两者孰高孰下 | 第20-25页 |
二、个性语言表达是否欢迎"另类表达" | 第25-28页 |
第四章、个性化教育倾向由期望变成显性要求,侧重表现在写作语言表达个性化上 | 第28-32页 |
一、语言表达个性化的内涵 | 第29-30页 |
二、语言表达个性化的理论支撑:维特根斯坦,后现代主义"向同一性开战" | 第30页 |
三、语言表达个性化的目标:率领读者对置身的日常环境进行美学突围 | 第30-32页 |
第五章、品味赏析,引导实践: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操作策略 | 第32-40页 |
一、在朴素叙述中融进丰厚底蕴 | 第32-33页 |
二、在细腻描述中呈现殊异韵味 | 第33-34页 |
三、在平实对白中闪烁哲理光彩 | 第34-35页 |
四、在理性思辨中高扬人文精神 | 第35-36页 |
五、在开掘穿透中加大思维容量 | 第36-37页 |
六、在演绎生发中彰显逻辑特质 | 第37页 |
七、在文辞雅句中酝酿古典韵味 | 第37-38页 |
八、在调侃幽默中现出俗韵:审智,审丑 | 第38-40页 |
第六章、作文表达个性化的宏观途径 | 第40-45页 |
一、优化作文命题,呼唤本体回归 | 第40-41页 |
二、引导生活作文,扶持和培育社团写作 | 第41-42页 |
三、创立作文教学激励机制、重建作文评价的多元渠道 | 第42-43页 |
四、开展研究性、综合性学习,提高写作个性能力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