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本文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语文教师素养 | 第15-22页 |
第一节 语文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势 | 第15-18页 |
一、教学媒体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 第15-16页 |
二、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 第16-17页 |
三、教学信息量明显增大 | 第17-18页 |
四、教学气氛更为活跃 | 第18页 |
第二节 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一、过分依赖多媒体,违背教学规律 | 第19页 |
二、被动使用多媒体,忽视学科特点 | 第19页 |
三、盲目滥用多媒体,散失语文魅力 | 第19-20页 |
四、机械运用多媒体,阻碍师生交流 | 第20页 |
五、过分迷信多媒体,脱离课文内容 | 第20页 |
六、粗糙制作多媒体,缺乏审美享受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语文教师素养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师理论素养的要求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现代的学习理论素养 | 第22-24页 |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页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页 |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 | 第24-26页 |
一、课程观 | 第25页 |
二、学生观 | 第25-26页 |
三、教师自我观 | 第26页 |
第三节 视听与传播教育理论素养 | 第26-30页 |
一、视听教育理论 | 第26-27页 |
二、教育传播理论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要求 | 第30-36页 |
第一节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 | 第30-32页 |
一、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 第30-31页 |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 | 第31页 |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与反思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 第32-34页 |
一、现代教育技术硬件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 第32-33页 |
二、现代教育技术软件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 | 第34-36页 |
一、平等利用 | 第34-35页 |
二、健康使用 | 第35页 |
三、规范运用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 第36-42页 |
第一节 信息意识 | 第36-38页 |
一、信息需求意识 | 第36-37页 |
二、信息道德意识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信息知识 | 第38-40页 |
一、信息传播理论 | 第38-39页 |
二、信息传播要素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信息能力 | 第40-42页 |
一、获取信息能力 | 第40页 |
二、筛选信息能力 | 第40-41页 |
三、处理信息能力 | 第41页 |
四、运用信息能力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要求 | 第42-50页 |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 | 第42-45页 |
一、发现和感知美的能力 | 第43页 |
二、理解和鉴赏美的能力 | 第43-44页 |
三、创造和表达美的能力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制作多媒体课件所应遵循的美的原则 | 第45-47页 |
一、简洁即是美 | 第45-46页 |
二、选用精当的素材 | 第46页 |
三、有创意的设计 | 第46页 |
四、良好的配色效果 | 第46-47页 |
五、合适字体的使用 | 第47页 |
第三节 提高审美素养的途径 | 第47-50页 |
一、学习审美理论和知识 | 第47-48页 |
二、参与审美感受实践 | 第48页 |
三、进行审美创造活动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