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工业机器人论文

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优化与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39页
   ·串联机器人研究背景第22-24页
   ·国内外串联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现状第24-32页
     ·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第24-29页
     ·国内应用和研究现状第29-32页
   ·课题研究意义、难点与内容第32-38页
     ·研究意义第32-33页
     ·研究难点第33-35页
     ·研究内容第35-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二章 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实时逆运动学算法第39-61页
   ·引言第39-40页
   ·机器人结构参数建模第40-43页
     ·三维空间位姿描述第40-41页
     ·连杆坐标系与齐次变换矩阵第41-43页
   ·串联机器人正运动学第43-45页
   ·PUMA560类型机器人逆运动学第45-53页
     ·PUMA560类型机器人逆运动学算法第45-50页
     ·有结构误差的PUMA560类型机器人逆运动学算法第50-53页
   ·一般几何结构6R机器人逆运动学算法第53-58页
   ·6R机器人逆运动学算法的实时实现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串联机器人轨迹规划与优化第61-95页
   ·引言第61-62页
   ·任务空间位置规划第62-68页
     ·直线轨迹规划第62-63页
     ·圆弧轨迹规划第63-65页
     ·样条轨迹规划第65-68页
   ·任务空间姿态规划第68-76页
     ·姿态的传统描述和插值方法第68-69页
     ·姿态的四元数描述第69-73页
     ·基于四元数插值的姿态轨迹规划第73-76页
   ·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第76-93页
     ·任务轨迹到关节轨迹的转换第76-77页
     ·B样条轨迹规划第77-85页
     ·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第85-90页
     ·最优平滑轨迹规划第90-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钱江Ⅰ号焊接机器人系统研制与结构动力学分析第95-120页
   ·引言第95-96页
   ·钱江Ⅰ号焊接机器人系统设计第96-110页
     ·嵌入式示教盒第97-101页
     ·主控制器第101-103页
     ·伺服驱动器及运动控制器第103-105页
     ·机器人本体第105-109页
     ·手动焊机数字化转接模块第109-110页
   ·钱江Ⅰ号焊接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第110-118页
     ·动力学方程推导第110-115页
     ·重力矩特性第115-116页
     ·惯量耦合特性第116-117页
     ·哥氏力和离心力耦合特性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五章 钱江Ⅰ号焊接机器人关节控制器设计与参数优化第120-150页
   ·引言第120-121页
   ·关节电机驱动模型第121-124页
     ·直流电机驱动模型第121-122页
     ·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模型第122-124页
   ·单关节控制器参数优化第124-135页
     ·速度闭环PI控制器参数优化第124-126页
     ·位置闭环PID控制器参数优化第126-131页
     ·单关节模糊PID控制器第131-135页
   ·六关节联动轨迹跟踪控制第135-144页
     ·考虑关节惯量耦合的模糊PID轨迹跟踪控制第135-139页
     ·考虑重力补偿的PID轨迹跟踪控制第139-144页
   ·钱江Ⅰ号焊接机器人控制器参数整定第144-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50页
第六章 迭代学习轨迹跟踪控制第150-167页
   ·引言第150-151页
   ·自适应迭代学习轨迹跟踪控制第151-161页
     ·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器模型第151-156页
     ·重力补偿对迭代学习控制的意义第156-161页
   ·输入迭代学习轨迹跟踪控制第161-166页
   ·本章小结第166-16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67-175页
   ·论文总结第167-171页
   ·创新点第171-172页
   ·研究展望第172-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7页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及奖励第187-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曲面复合材料工件超声自动检测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汽轮机DEH系统快控方法和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