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生成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研究课题综述 | 第8-18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8-11页 |
·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 | 第8-10页 |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影响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 | 第11-14页 |
·国内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2 生成性教学的理论阐释 | 第18-24页 |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 第18-20页 |
·教学的含义 | 第18-19页 |
·生成的含义 | 第19页 |
·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 第19-20页 |
·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博尔诺夫对教学过程"非连续性"的认识 | 第20页 |
·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 | 第20-21页 |
·生命观 | 第21页 |
·维特罗克的生成性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 第22页 |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 第22-24页 |
3 化学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 第24-29页 |
·实践性 | 第24-25页 |
·不确定性 | 第25-27页 |
·化学知识的不确定性 | 第25-26页 |
·化学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 | 第26-27页 |
·开放性 | 第27-29页 |
·教学目标的开放 | 第27页 |
·教学内容的开放 | 第27-28页 |
·教师心态的开放 | 第28-29页 |
4 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 | 第29-49页 |
·化学教学目标的生成 | 第29-33页 |
·"三维"目标的生成 | 第30-31页 |
·提高教学目标的生成 | 第31-33页 |
·化学教学内容的生成 | 第33-38页 |
·捕捉教学的非预期资源 | 第34-36页 |
·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 | 第36-37页 |
·捕捉学生的创新资源 | 第37-38页 |
·化学教学过程的生成 | 第38-41页 |
·化学教学情境的生成 | 第38-39页 |
·化学教学思路的生成 | 第39-40页 |
·化学教学方法的生成 | 第40-41页 |
·化学教学设计的生成 | 第41-49页 |
·板块式设计 | 第41-43页 |
·弹性化设计 | 第43-46页 |
·学程式设计 | 第46-49页 |
5 化学生成性教学的实践调查 | 第49-52页 |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49页 |
·调查内容与结果 | 第49页 |
·结果评价与分析 | 第49-52页 |
结论与反思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