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地方院校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17-25页 |
(一) 英语语音学习的调查研究 | 第17-20页 |
1. 地方院校英语语音学习的调查研究 | 第17-18页 |
2. 影响地方院校英语语音学习的诸因素分析 | 第18-20页 |
(二) 中学英语语音教学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影响的现状分析 | 第20-25页 |
1、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2、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二、情境式英语语音教学模式的概说 | 第25-43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25-32页 |
1、模式 | 第25-26页 |
2、教学模式 | 第26-27页 |
3、语境 | 第27-28页 |
4、情境教学及情境教学模式 | 第28-32页 |
(二) 不同时期的教学模式 | 第32-34页 |
(三) 不同时期的语音教学模式 | 第34-37页 |
(四) 情境式语音教学模式 | 第37-40页 |
(五) 情境式语音教学模式的应用 | 第40-43页 |
三、应用情境式英语语音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 | 第43-52页 |
(一) 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 | 第43-44页 |
1、语言输入假说 | 第43页 |
2、语言输入假说对语音教学的启示 | 第43-44页 |
(二) 语言迁移理论 | 第44-46页 |
1、语言迁移理论 | 第44-45页 |
2、语言迁移理论对语音学习的启示 | 第45-46页 |
(三) 建构主义理论 | 第46-52页 |
1、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 | 第46-47页 |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 第47-48页 |
3、凯利的探究式学习 | 第48-49页 |
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49-50页 |
5、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 | 第50-51页 |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 第51-52页 |
四、情境式英语语音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策略 | 第52-63页 |
(一) 应用研究的背景 | 第52-53页 |
(二) 问题的分析 | 第53-54页 |
1、深层次理论分析不足 | 第53页 |
2、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差异 | 第53-54页 |
3、构建交流结构的缺乏 | 第54页 |
(三) 实施策略 | 第54-61页 |
1、从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的转变 | 第58-59页 |
2、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 | 第59-60页 |
3、走向理解的师生关系 | 第60-61页 |
(四) 应用研究的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附录一 | 第65-66页 |
附录二 | 第66-67页 |
注释 | 第67-69页 |
参考书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