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系统特性匹配及其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EPS 系统简介 | 第11-15页 |
·EPS 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EPS 系统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 第12-13页 |
·EPS 系统的关键部件 | 第13-15页 |
·EPS 系统的优点 | 第15-17页 |
·EPS 系统匹配分析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EPS 系统关键部件匹配设计 | 第21-41页 |
·EPS 系统与整车匹配关键技术 | 第21-23页 |
·助力电机的匹配设计 | 第23-31页 |
·助力电机布置位置匹配 | 第23-24页 |
·助力电机类型匹配 | 第24-25页 |
·助力电机参数匹配 | 第25-31页 |
·减速器的匹配设计 | 第31-38页 |
·减速器类型匹配 | 第31-34页 |
·减速器参数匹配 | 第34-37页 |
·减速器减速比的匹配分析 | 第37-38页 |
·扭矩传感器的匹配设计 | 第38-40页 |
·扭矩传感器类型匹配 | 第38页 |
·扭矩传感器特性匹配 | 第38-39页 |
·扭矩传感器刚度的匹配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EPS 系统助力特性与控制参数的匹配设计 | 第41-6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1-54页 |
·整车模型 | 第41-44页 |
·轮胎模型 | 第44-45页 |
·EPS 系统模型 | 第45-47页 |
·不同部分转向阻力的建模 | 第47-51页 |
·悬架 K&C 对转向系统的影响 | 第51-53页 |
·电机模型 | 第53-54页 |
·助力特性匹配设计 | 第54-57页 |
·助力特性的匹配参数 | 第54-57页 |
·控制参数的匹配 | 第57-63页 |
·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 | 第57-58页 |
·电机的 PID 控制 | 第58-59页 |
·回正控制 | 第59-60页 |
·电机补偿控制 | 第60-61页 |
·力矩微分补偿匹配 | 第61-62页 |
·电机阻尼补偿试验 | 第62页 |
·力矩微分补偿试验 | 第62-63页 |
·电机阻尼补偿结果分析 | 第63页 |
·力矩微分补偿结果分析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EPS 系统主客观评价分析 | 第65-89页 |
·EPS 系统客观评价体系 | 第65-66页 |
·转向轻便性评价指标 | 第66-67页 |
·评价内容 | 第66页 |
·试验结果表达 | 第66-67页 |
·试验结果对比 | 第6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页 |
·转向回正性评价指标 | 第67-75页 |
·评价内容 | 第67-6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5页 |
·转向盘中间位置区域性能评价指标 | 第75-78页 |
·评价内容 | 第75页 |
·实验结果表达 | 第75-7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转向瞬态响应评价指标 | 第78-81页 |
·评价内容 | 第78页 |
·实验结果表达 | 第78-81页 |
·试验结果对比 | 第81页 |
·EPS 系统其它评价指标 | 第81-83页 |
·EPS 主观评价体系 | 第83-88页 |
·试验目的 | 第83-84页 |
·试验方法 | 第84页 |
·评价内容 | 第84-85页 |
·、主观评价试验要求及打分依据 | 第85-87页 |
·主观评价打分及感受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