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概念特征 | 第9-10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第一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无序状态及原因分析 | 第17-20页 |
第一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无序状态突出表现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无序状态原因分析 | 第18-20页 |
一、教师缺乏宏观把握教材的能力,单纯着眼于单篇教学 | 第18-19页 |
二、教师盲目照搬既成经验,过高定位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阶段性划分的意义 | 第20-28页 |
第一节 阅读阶段性教学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 第20-21页 |
一、阅读阶段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文本素材,为今后阅读打下基础 | 第20-21页 |
二、阅读阶段性教学为学生提供规范语言范例,澄清学生的语言环境 | 第21页 |
第二节 阅读阶段性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 第21-25页 |
一、肯定学生价值,突出个性体验,为批判思维的培养提供可能 | 第23-24页 |
二、在肯定与否定中,整合多元文化,将批判思维引入广阔领域 | 第24-25页 |
第三节 阅读阶段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 第25-28页 |
一、合作化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 第26页 |
二、合作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 第26-27页 |
三、合作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第27页 |
四、合作化阅读有利于加速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高中语文阅读阶段性教学的阶段划分 | 第28-48页 |
第一节 广泛性阅读教学阶段 | 第28-33页 |
一、设置教学情境,自然导入阅读篇目 | 第28-31页 |
二、明确阅读进度,加强方法指导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批判性阅读阶段 | 第33-41页 |
一、学生质疑 | 第33-34页 |
二、教师择疑 | 第34-35页 |
三、师生解疑 | 第35-40页 |
四、教师结疑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合作化阅读阶段 | 第41-48页 |
一、确立阅读小组 | 第41-42页 |
二、告知阅读课题 | 第42-43页 |
三、小组合作研读 | 第43-46页 |
四、师生共同评价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高中语文阅读阶段性教学对于教师的角色要求 | 第48-52页 |
第一节 教师是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者、践行者 | 第48-49页 |
一、教师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是探索性学习 | 第48-49页 |
二、教师在践行新课程理论时要避免经验主义 | 第49页 |
第二节 教师是具有独特阅读体验的阅读者 | 第49-50页 |
一、教师应当广泛地阅读 | 第49-50页 |
二、教师对阅读的内容应具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 第50页 |
第三节 教师是具有民主意识的活动组织者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