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8页 |
图目录 | 第18-19页 |
表目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1-30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21-26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27-30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30页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30-32页 |
三、研究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33-35页 |
一、校企合作教育 | 第33页 |
二、知识分享 | 第33-34页 |
三、创造力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36-86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36-42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36-39页 |
二、知识分享理论 | 第39-42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 | 第42-79页 |
一、与校企合作教育相关的研究 | 第42-54页 |
二、与知识分享相关的文献回顾 | 第54-69页 |
三、与创造力相关的文献回顾 | 第69-79页 |
第二节 校企合作、知识分享和创造力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79-84页 |
一、校企合作对创造力的影响 | 第79-82页 |
二、校企合作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 第82-83页 |
三、知识分享对创造力的影响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 第86-94页 |
第一节 理论建构与研究模型 | 第86-90页 |
一、理论构建 | 第86-87页 |
二、研究模型 | 第87-88页 |
三、变量定义与结构维度 | 第88-90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 | 第94-115页 |
第一节 校企合作预测问卷项目收集与预测问卷的形成 | 第94-101页 |
一、校企合作行为的测量 | 第96-98页 |
二、知识分享的测量 | 第98-100页 |
三、创造力的测量 | 第100-101页 |
第二节 小样本测试 | 第101-114页 |
一、小样本测试的标准与程序 | 第101-102页 |
二、小样本效度与信度评价 | 第102-112页 |
三、正式量表维度与题项的确认 | 第112-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五章 对样本数据的初步分析 | 第115-134页 |
第一节 样本数据的质量分析 | 第115-120页 |
一、数据收集 | 第115页 |
二、效度分析 | 第115-119页 |
三、信度分析 | 第119-120页 |
第二节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0-123页 |
一、校企合作行为的统计分析 | 第120-121页 |
二、参与校企合作学生知识分享水平较高 | 第121-122页 |
三、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后,创造力水平有较大提高 | 第122-123页 |
第三节 校企合作行为、知识分享与创造力的相关分析 | 第123-125页 |
一、同一变量不同纬度之间的相关性 | 第123-124页 |
二、不同变量各个纬度之间的相关性 | 第124-125页 |
第四节 样本的频数分布分析 | 第125-128页 |
一、样本的人口特征 | 第126-127页 |
二、样本的组织特征 | 第127-128页 |
第五节 不同人口和组织特征下的知识分享和创造力分析 | 第128-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六章 校企合作行为、知识分享与创造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 | 第134-150页 |
第一节 校企合作行为、知识分享和创造力的直接作用关系 | 第134-143页 |
一、校企合作行为对知识分享的回归分析 | 第134-135页 |
二、校企合作行为对创造力的回归分析 | 第135-137页 |
三、知识分享行为对创造力的回归分析 | 第137-138页 |
四、校企合作行为、知识分享对创造力的回归分析 | 第138-139页 |
五、知识分享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139-143页 |
第二节 校企合作行为、知识分享与创造力作用关系路径分析 | 第143-149页 |
一、校企合作行为、知识分享与创造力作用关系模型的比较 | 第143-146页 |
二、假设检验 | 第146-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50-168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0-15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50-154页 |
二、研究结论探讨 | 第154-158页 |
第二节 研究启示与建议 | 第158-166页 |
一、研究结果对学校方面的启示 | 第159-161页 |
二、研究结果对企业方面的启示 | 第161-163页 |
三、研究结果对政府方面的启示 | 第163-166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 | 第166-167页 |
本章小结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9页 |
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9-180页 |
附录 | 第180-186页 |
附录一 预调查问卷的测量题项及题项编号 | 第180-183页 |
附录二 正式调查问卷的测量题项及题项编号 | 第183-186页 |
后记 | 第186-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