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无线传感器节点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符号说明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3-15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微能源技术研究现状第15-19页
     ·微能源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微能源技术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20-23页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制作第23-33页
   ·模块的选择设计第23-28页
     ·射频模块第23页
     ·微处理器第23-24页
     ·传感器及A/D 转换器第24-25页
     ·无线传感器发射模块的制作第25-26页
     ·无线传感器模块控制电路的制作第26-28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性能测试第28-29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光伏电池温差电池混合发电系统的研究第33-59页
   ·光伏发电原理及工作特性分析第33-49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的原理第33-39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第39-40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工作特性第40-45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温度效应第45-49页
   ·温差发电器原理及特性分析第49-55页
     ·温差发电器工作原理第49-51页
     ·温差发电器特性分析第51-55页
   ·光伏电池温差电池混合发电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及发电性能测试第55-56页
     ·光伏电池温差电池混合发电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55页
     ·温差发电器与光伏电池配合使用时的发电性能测试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四章 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的研究第59-73页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第59-65页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59-61页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第61-63页
     ·锂离子电池的保护及其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关系第63-65页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第65-67页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第65-66页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特点第66-67页
   ·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性能分析第67-72页
     ·混合储能系统的模型构建第68-71页
     ·混合储能系统的性能分析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基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光伏-温差混合能量管理系统第73-95页
   ·研究能量管理系统的意义第73页
   ·混合能量管理系统结构方案第73-81页
     ·第一代混合能量管理系统结构方案第74-75页
     ·第二代混合能量管理系统结构方案第75-77页
     ·第三代混合能量管理系统结构方案第77-78页
     ·第四代混合能量管理系统结构方案第78-79页
     ·节能的能量管理系统结构方案第79-81页
   ·第四代混合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第81-88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能量高效收集设计第81-84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功率分段利用第84-86页
     ·温差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第86-88页
   ·第四代混合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第88-91页
     ·系统整体设计第88-89页
     ·硬件的选用第89-90页
     ·能量管理系统工作原理第90-91页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基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单一光伏能量管理系统第95-105页
   ·光伏能量管理系统结构设计及其原理第96-97页
   ·能量管理系统的改进第97-99页
   ·改进能量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第99-100页
   ·性能测试及分析第100-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七章 能量管理系统的性能测试第105-111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7页
   ·全文工作总结第111-114页
   ·本文特色和主要创新点第114页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及在阵列天线中的应用
下一篇:甲烷菌优化吸附—生物降解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B-ASBR)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