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甲烷菌优化吸附—生物降解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B-ASBR)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24页
第一章 引言第24-30页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24-28页
     ·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优越性第24-25页
     ·第三代厌氧工艺—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的优点第25-26页
     ·ASBR 工艺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6-27页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7-28页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27-28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8页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8-30页
     ·研究目的第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9-3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30-77页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第30-36页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发展第30-33页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第33-36页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阶段第33-34页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的发展第34-36页
   ·ASBR 工艺特征及其应用研究第36-48页
     ·ASBR 的发展与工艺特征第36-44页
       ·ASBR 工艺原理第37页
       ·ASBR 工艺典型特征第37-39页
       ·ASBR 工艺反应动力学优势分析第39-42页
       ·ASBR 工艺影响因素第42-44页
     ·ASBR 工艺研究与应用现状第44-48页
       ·ASBR 处理有机废水废物第45-47页
       ·ASBR 快速启动第47-48页
   ·颗粒污泥的形成、结构特征及其组成第48-57页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结构特征第48-53页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第48-50页
       ·污泥颗粒化的几种假说第50-51页
       ·颗粒污泥的结构特征第51-53页
     ·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相及其组成第53-55页
     ·ASBR 中颗粒污泥结构类型及选择性培养的意义第55-57页
       ·甲烷八叠球菌和甲烷丝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第55页
       ·ASBR 中颗粒污泥的结构类型第55-56页
       ·选择性培养颗粒污泥的意义第56-57页
   ·生物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第57-76页
     ·生物吸附的概念及其发展第57-58页
     ·生物吸附的过程第58-59页
     ·生物吸附剂第59-61页
     ·生物吸附的机理第61-65页
       ·对有机物的生物吸附机理第62-63页
       ·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机理第63-65页
     ·影响生物吸附的因素第65-68页
       ·pH 值的影响第65-66页
       ·温度的影响第66-67页
       ·吸附质浓度的影响第67页
       ·生物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第67页
       ·生物吸附剂粒径的影响第67-68页
       ·接触时间的影响第68页
     ·生物吸附平衡及模型第68-71页
       ·生物吸附平衡第68-69页
       ·生物吸附模型第69-71页
     ·生物吸附的研究及应用第71-76页
       ·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第71-73页
       ·对有机物的吸附第73-76页
   ·结论第76-77页
第三章 试验装置与材料第77-86页
   ·反应器的设计与运行第77-81页
     ·反应器设计第77-78页
     ·试验装置第78-79页
     ·工艺流程第79-80页
     ·AB-ASBR 工艺运行模式第80-81页
   ·试验材料第81-82页
     ·试验用水配制第81-82页
     ·污泥接种第82页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第82-86页
第四章 AB-ASBR 内污泥的颗粒化及其快速启动第86-96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86-87页
   ·试验设计第87-88页
     ·试验装置第87页
     ·材料第87-88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88-89页
   ·污泥颗粒化的实现第89-94页
     ·反应器的启动第89-90页
     ·AB-ASBR 运行控制模式探索第90-93页
       ·AB-ASBR 运行模式一第90-91页
       ·AB-ASBR 运行模式二第91页
       ·A 段试验运行控制第91-92页
       ·B 段反应器(降解柱81 和82)试验运行控制第92-93页
     ·颗粒污泥的形成第93-94页
   ·说明与讨论第94-95页
   ·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AB-ASBR 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第96-113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96-97页
     ·研究目的第96页
     ·研究内容第96-97页
   ·试验设计第97-100页
     ·试验装置与材料第97-98页
       ·试验装置第97页
       ·材料第97-98页
     ·分析方法第98-99页
     ·试验运行控制第99-100页
       ·A 段试验运行控制第99页
       ·B 段试验运行控制第99-100页
   ·结果与分析第100-111页
     ·MLSS 和MLVSS 的变化第100-101页
     ·吸附期COD、VFA 和产气量变化及最佳吸附时间确定第101-106页
       ·COD 变化第101-103页
       ·VFA 变化第103-105页
       ·产气量变化第105-106页
       ·最佳吸附反应时间确定第106页
     ·再生期COD、VFA 和产气量变化第106-111页
       ·COD 变化第106-108页
       ·VFA 变化第108-110页
       ·产气量变化第110页
       ·再生时间确定第110-111页
     ·B 段COD、VFA 和产气量的变化及反应周期的确定第111页
   ·小结第111-113页
第六章 AB-ASBR 运行负荷的提高及初期吸附性能的研究第113-127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13-114页
     ·研究目的第113-114页
     ·研究内容第114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14-115页
     ·试验材料第114页
     ·方法第114-115页
   ·试验结果第115-126页
     ·进水有机物浓度与AB-ASBR 工艺吸附性能的关系第115-119页
       ·进水有机物浓度与吸附结果的关系第115-117页
       ·污泥负荷与厌氧颗粒污泥吸附性能的关系第117-119页
     ·搅拌对AB-ASBR 工艺吸附性能的影响第119-121页
     ·再生时间对AB-ASBR 工艺吸附性能的影响第121-124页
     ·闲置时间对AB-ASBR 工艺吸附性能的影响第124-126页
   ·小结第126-127页
第七章 工艺条件对AB-ASBR 运行效果的影响第127-147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27页
     ·研究目的第127页
     ·研究内容第127页
   ·试验装置与项目测试方法第127-129页
     ·试验装置第127-128页
     ·项目测试方法第128-129页
   ·试验结果第129-145页
     ·进水时间T_f 对A 段反应器中COD 和VFA 变化的影响第129-132页
       ·试验操作第129-130页
       ·试验结果第130-131页
       ·分析与讨论第131-132页
     ·T_A 对AB-ASBR 工艺运行的影响第132-138页
       ·试验目的与方法第132-133页
       ·T_A 对B 段进水和出水水质的影响第133-136页
       ·T_A 对B 段反应时间TB 和总反应时间T 的影响第136-138页
     ·进水胶体含量对初期吸附去除COD 的影响第138-142页
       ·A 段反应器中COD 和VFA 的变化第139-142页
       ·B 段反应器中COD 的变化第142页
     ·OLR 对AB-ASBR 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第142-145页
       ·OLR 对两段反应器出水COD 及总COD 去除率的影响第143-144页
       ·A 段出水SS 随OLR 的变化第144-145页
       ·OLR 对总时间T 的影响第145页
   ·小结第145-147页
第八章 搅拌对AB-ASBR 工艺运行特性的影响第147-165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47-148页
     ·研究目的第147-148页
     ·研究内容第148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48-149页
     ·试验材料第148-149页
     ·方法第149页
     ·测试项目第149页
   ·试验结果第149-163页
     ·不同搅拌条件下反应器内总有机物去除情况第150-152页
       ·不同搅拌条件对吸附柱再生效果的影响第150-151页
       ·不同搅拌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第151-152页
     ·不同搅拌条件下反应器内VFA 的变化第152-156页
       ·2min/20min 条件下反应器内VFA 随时间变化第153-154页
       ·3min/30min 条件下反应器内VFA 随时间变化第154-155页
       ·6min/60min 条件下反应器内VFA 随时间变化第155-156页
     ·不同搅拌条件下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变化第156-163页
       ·搅拌时间与出水SS 关系第156-157页
       ·搅拌时间与颗粒污泥粒径关系第157-158页
       ·颗粒污泥的生物相第158-163页
   ·小结第163-165页
第九章 AB-ASBR 内颗粒污泥的生物相分析第165-176页
   ·研究目的第165页
   ·试验设计第165页
     ·试验装置第165页
     ·材料与方法第165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165-166页
   ·试验结果第166-175页
     ·厌氧颗粒污泥组成的研究方法第166-167页
     ·颗粒污泥的革兰氏染色结果第167-169页
     ·A 段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169-172页
     ·B 段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172-175页
   ·小结第175-176页
第十章 AB-ASBR 工艺机理及动力学分析第176-184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76页
     ·研究目的第176页
     ·研究内容第176页
   ·试验设计第176-177页
     ·试验装置与材料第176-177页
       ·试验装置第176-177页
       ·材料第177页
     ·分析方法第177页
     ·试验运行控制第177页
   ·结果与分析第177-183页
     ·颗粒污泥的吸附动力学第177-182页
     ·半饱和常数计算第182-183页
   ·小结第183-184页
第十一章 AB-ASBR 和ASBR 工艺运行效果对比第184-195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84页
     ·研究目的第184页
     ·研究内容第184页
   ·试验设计第184-187页
     ·试验装置与材料第184-187页
       ·试验装置第184-186页
       ·材料第186-187页
     ·分析方法第187页
     ·试验运行控制第187页
   ·试验结果第187-189页
     ·ASBR 工艺运行效果第187-188页
     ·AB-ASBR 工艺运行效果第188-189页
   ·分析与讨论第189-193页
     ·ASBR 工艺和AB-ASBR 工艺COD 去除效果对比第189-190页
     ·ASBR 工艺和AB-ASBR 工艺的HRT 对比第190页
     ·ASBR 工艺和AB-ASBR 工艺生物相对比第190-193页
     ·高浓度条件下ASBR 和AB-ASBR 工艺处理效果对比第193页
   ·小结第193-195页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第195-201页
   ·研究结论第195-199页
   ·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第199页
   ·建议第199-201页
参考文献第201-214页
致谢第214-2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15-2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及获奖情况第217-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节点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