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多传感器地下管线探测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7-25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7-21页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1-23页
        1.2.1 探地雷达图像分析模型第22页
        1.2.2 融合探地雷达和电场方法的绝缘管道探测模型第22-23页
        1.2.3 基于概率混合模型的地下管道图生成方法第23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第23-24页
    1.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2章 研究现状与相关研究工作概述第25-36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探地雷达图像分析相关研究工作第25-29页
    2.3 电场方法相关研究工作第29-32页
    2.4 地下管道图生成相关研究工作第32-33页
    2.5 其他地下管道探测技术第33-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探地雷达图像分析模型第36-61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探地雷达图像分析模型流程第36-38页
    3.3 预处理方法(Precessing Method)第38-41页
        3.3.1 B-scan图像基本处理第38-39页
        3.3.2 基于纵向梯度的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第39-40页
        3.3.3 开闭操作第40-41页
    3.4 下开口扫描算法(Open-Scan Clustering Algorithm),简称OSCA)第41-46页
        3.4.1 下开口扫描算法中的一些概念第41-42页
        3.4.2 下开口扫描算法分析第42-46页
    3.5 拟合抛物线的双曲线判断算法(Parabolic Fitting based Judgment method,简称PFJ)第46-48页
    3.6 带有限制条件的基于代数距离的拟合算法(Restricted Algebraic-Distance-based Fitting algorithm,简称RADF)第48-49页
    3.7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49-60页
        3.7.1 模拟数据实验第49-53页
        3.7.2 实地数据实验第53-56页
        3.7.3 比较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6-60页
    3.8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融合探地雷达和电场方法的绝缘管道探测模型第61-80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融合探地雷达和电场方法的绝缘管道探测模型流程第61-62页
    4.3 基于电场信号的管道定位方法(Electric-field Locating model,简称EFLM)第62-68页
        4.3.1 电场模型和信号分析第62-65页
        4.3.2 基于电场方法的管道定位算法第65-68页
    4.4 探地雷达数据处理第68-69页
    4.5 同步获取探地雷达数据和电场数据的数据采集设备第69-70页
    4.6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70-79页
        4.6.1 模拟数据实验第70-73页
        4.6.2 实地数据实验第73-75页
        4.6.3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实验第75-79页
    4.7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基于概率混合模型的地下管道图生成方法第80-103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基于概率混合模型的地下管道图生成方法流程第80-81页
    5.3 地下管道图绘制的输入和输出第81-83页
    5.4 基于深度和半径的管道数据分类第83-84页
    5.5 限制角度的霍夫变换(Angle-limited Hough Transform,简称Al-Hough)第84-85页
    5.6 分类拟合期望最大算法(Classification Fitting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algorithm,简称CFEM)第85-89页
        5.6.1 管道拟合算法第85-87页
        5.6.2 概率混合模型与CFEM算法第87-89页
    5.7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89-102页
        5.7.1 模拟数据集实验第89-94页
        5.7.2 实地数据集实验第94-100页
        5.7.3 比较实验与结果分析第100-102页
    5.8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6页
    6.1 主要工作总结第103-104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电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下的轨迹规划研究
下一篇:移动机器人冗余特性下的运动规划与协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