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问题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二)实地观察法 | 第13页 |
(三)访谈法 | 第13-14页 |
(四)个案研究法 | 第14页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一)贫困地区 | 第14页 |
(二)留守儿童 | 第14-15页 |
(三)隔代教育 | 第15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第一章 当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第一节 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一、隔代教育群体逐年增加 | 第19页 |
二、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逐渐普遍化 | 第19-20页 |
三、隔代教育普遍忽视子女的社会化问题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一、家庭教育观念方式的隔代差异 | 第21页 |
二、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的缺失 | 第21-22页 |
三、家庭教育功能相对弱化 | 第22页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一、城乡结构与户籍制度影响 | 第22-23页 |
二、农村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 第23页 |
三、家庭教育主导地位的缺失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商都县D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4-34页 |
第一节 研究地概况 | 第24-25页 |
第二节 D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概况 | 第25-27页 |
一、家庭教育观念方面 | 第25-26页 |
二、家庭教育方式方面 | 第26页 |
三、家庭教育内容方面 | 第26-27页 |
四、家庭教育效果方面 | 第27页 |
第三节 D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一、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28页 |
二、家庭教育观念滞后 | 第28-29页 |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 第29页 |
四、家庭教学资源匮乏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出现D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原因 | 第30-34页 |
一、留守儿童祖辈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 | 第30-31页 |
二、留守儿童祖辈监护人的健康状况差、时间不充裕 | 第31-32页 |
三、留守儿童祖辈监护人只能满足孙辈的较低需求 | 第32页 |
四、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教学资源贫乏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个案工作介入D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过程 | 第34-50页 |
第一节 接案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初步评估案主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并收集资料 | 第35-39页 |
一、案主的家庭教育问题判断 | 第35-36页 |
二、案主资料的收集 | 第36-38页 |
三、制定工作的目标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具体方案的实施 | 第39-50页 |
一、前期阶段 | 第39-42页 |
二、中期阶段 | 第42-45页 |
三、后期阶段 | 第45-48页 |
四、结案、评估与跟进阶段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个案工作介入后的总结反思与建议 | 第50-56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50页 |
第二节 反思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建议 | 第51-56页 |
一、家庭方面 | 第51-52页 |
二、学校方面 | 第52-53页 |
三、政府方面 | 第53-54页 |
四、社会方面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