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问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统整课程 | 第15-16页 |
(二)综合·探索领域 | 第16-17页 |
注释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统整课程理念在国内外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 第18-36页 |
一、国内外美术统整课程实践分析 | 第18-22页 |
(一)国外美术统整课程 | 第18-20页 |
(二)国内美术统整课程 | 第20-22页 |
二、现行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材中统整课程理念的解读 | 第22-25页 |
(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统整课程理念 | 第22-23页 |
(二)美术教科书中的统整课程理念 | 第23-25页 |
三、统整课程理念在校内外美术课堂中的使用现状 | 第25-33页 |
(一)学生问卷调查 | 第25-30页 |
(二)教师访谈 | 第30-33页 |
四、当前综合·探索领域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一)美术学科在综合·探索课程中的主体性和系统性 | 第33页 |
(二)综合课程内容的选择 | 第33-34页 |
(三)统整型课程教师的培养 | 第34页 |
注释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统整课程理念下综合·探索领域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 第36-50页 |
一、课程设计方案架构 | 第36-37页 |
(一)结构构思——坚持美术学科为主体 | 第36页 |
(二)组织要素——四大学习领域的统整应用 | 第36-37页 |
二、美术学科内统整策略的实践研究 | 第37-42页 |
(一)课程实践案例——《鱼的故事》 | 第37-40页 |
(二)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分析 | 第40页 |
(三)美术学科内统整策略实施的反思 | 第40-42页 |
三、跨学科统整策略的实践研究 | 第42-45页 |
(一)课程实践案例——《校园里的花生》 | 第42-43页 |
(二)跨学科教学的的实践分析 | 第43-44页 |
(三)跨学科统整策略实施的反思 | 第44-45页 |
四、社会性统整策略的实践研究 | 第45-49页 |
(一)课程实践案例——《水资源》 | 第45-47页 |
(二)融入社会性内容教学的实践分析 | 第47-48页 |
(三)社会性统整策略实施的反思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小学美术课堂中经验统整教学法的应用 | 第50-59页 |
一、经验统整类型 | 第50-51页 |
(一)情感经验 | 第50-51页 |
(二)智慧经验 | 第51页 |
(三)知觉经验 | 第51页 |
(四)美感经验 | 第51页 |
二、经验统整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 第51-58页 |
(一)在导入、教授过程中的应用案例 | 第51-55页 |
(二)在实践、展评过程中的应用案例 | 第55-58页 |
三、经验统整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的作用 | 第58页 |
(一)对教师的作用 | 第58页 |
(二)对学生的作用 | 第58页 |
注释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统整课程理念在综合·探索领域课程的应用意义 | 第59-63页 |
一、学科意义 | 第59-60页 |
(一)保证美术学科的主体性 | 第59页 |
(二)保持美术学科的系统性 | 第59-60页 |
二、课程意义 | 第60-61页 |
(一)保持综合·探索领域课程的主要特征 | 第60页 |
(二)提高综合·探索领域课程的可实施性 | 第60-61页 |
三、课堂意义 | 第61-63页 |
(一)运用经验统整教学法在小学段统整课程中的必要性 | 第61页 |
(二)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和场景式作品展示的作用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