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2.1 铁水联运组织运营研究 | 第14-15页 |
1.2.2 铁水联运港口数学模型研究 | 第15-16页 |
1.2.3 铁水联运港口仿真研究 | 第16-18页 |
1.2.4 铁水联运港口研究评述 | 第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3.2 主要结构 | 第19-20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2 集装箱铁水枢纽作业原理及优化工具 | 第22-40页 |
2.1 集装箱铁水联运问题描述 | 第22-24页 |
2.2 集装箱铁水联运枢纽主要作业资源及布局 | 第24-27页 |
2.3 集装箱铁水联运枢纽铁路港站作业过程 | 第27页 |
2.4 集装箱铁水联运枢纽优化指标 | 第27-29页 |
2.4.1 符号说明 | 第27-28页 |
2.4.2 系统决策参数 | 第28页 |
2.4.3 系统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2.5 时间Petri网与ARENA仿真平台 | 第29-39页 |
2.5.1 时间Petri网与并行时间作业流程描述 | 第30-31页 |
2.5.2 Arena仿真优化实验平台 | 第31-38页 |
2.5.3 时间petri网模型与Arena仿真模型之间映射规则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铁水联运枢纽换装作业过程的时间Petri网模型 | 第40-54页 |
3.1 铁水联运枢纽集装箱进口换装作业的TPN模型 | 第40-42页 |
3.2 铁水联运枢纽集装箱出口换装业务的TPN模型 | 第42-44页 |
3.3 铁水联运集成式枢纽换装作业的TPN模型 | 第44-47页 |
3.4 铁水联运分离式枢纽集装箱换装作业的TPN模型 | 第47-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基于 Arena 平台的装车点-卸车点集成式铁水联运枢纽仿真实验 | 第54-71页 |
4.1 集成式铁水联运枢纽仿真系统的层次结构 | 第54-55页 |
4.2 铁路港站重空车到发子系统模块 | 第55-56页 |
4.3 堆场装卸车区子系统模块 | 第56-58页 |
4.4 泊位装卸船子系统模块 | 第58-59页 |
4.5 平峰时段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4.5.1 仿真系统初始参数设置 | 第59-60页 |
4.5.2 方案组数据输入及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4.6 高峰时段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4.6.1 仿真系统初始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4.6.2 既有机车配置方案数据输入与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4.6.3 增加机车配置方案数据输入与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4.6.4 两种方案的结果比对分析 | 第7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基于 Arena 平台的装车点-卸车点分离式铁水联运枢纽仿真实验 | 第71-90页 |
5.1 分离式铁水联运枢纽仿真系统的层次结构 | 第71-72页 |
5.2 铁路港站重空车到发子系统模块 | 第72-73页 |
5.3 船舶到达锚地卸船装车子系统模块 | 第73-75页 |
5.4 船舶出发锚地卸车装船子系统模块 | 第75-77页 |
5.5 平峰时段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7-82页 |
5.5.1 仿真系统基本参数设置 | 第77-78页 |
5.5.2 方案组数据输入与结果分析 | 第78-82页 |
5.6 高峰时段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82-89页 |
5.6.1 仿真系统基本参数设置 | 第82-83页 |
5.6.2 既有机车配置方案数据输入与结果分析 | 第83-86页 |
5.6.3 增加机车方案数据输入与结果分析 | 第86-89页 |
5.6.4 两种方案的结果比对分析 | 第8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