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个案工作介入病残家庭“寄生型”子女生活自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绪论第8-18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研究背景第8页
        2.研究意义第8-9页
    (二)主要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9-10页
        1.病残家庭第9页
        2.寄生型子女第9页
        3.生活自立第9-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5页
        1.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2.国内文献综述第11-14页
        3.理论基础第14-15页
    (四)研究设计第15-18页
        1.研究对象第15-16页
        2.研究目标第16页
        3.研究思路第16页
        4.研究方法第16-17页
        5.研究创新第17-18页
二、病残家庭寄生型子女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18-25页
    (一)寄生型子女何以成为“问题”第18-20页
        1.精神上萎靡不振第18-19页
        2.生活上缺乏必要技能第19页
        3.家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第19-20页
        4.社会认同度低第20页
    (二)成因分析第20-25页
        1.家庭因素:从小娇生惯养,自立自强意识培养弱第20-21页
        2.个人因素:自我认知严重偏差,身处病残家庭心有厌懑第21-22页
        3.教育因素: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劳动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第22-23页
        4.社会因素:攀比因素作祟,做自食其力的平凡人的风气不彰第23-25页
三、个案工作介入病残家庭的优势分析第25-27页
    (一)注重个别化原则第25页
    (二)人性化引导第25-26页
    (三)多角度帮扶第26-27页
四、个案工作介入的实务探索第27-52页
    (一)案例背景第27-29页
        1.基本信息第27页
        2.背景资料第27-29页
    (二)需求预估第29-30页
    (三)服务计划第30-31页
    (四)介入过程第31-49页
        1.第一次介入:建立服务关系第31-34页
        2.第二次介入:进一步了解第34-36页
        3.第三次介入:制定目标计划第36-39页
        4.第四次介入:体育运动干预网瘾问题第39-41页
        5.第五次介入:家庭治疗改善家庭关系第41-44页
        6.第六次介入:强化体育运动干预网瘾问题第44-46页
        7.第七次介入:提升家庭优势第46-48页
        8.第八次介入:融入社会摆脱“寄生”第48-49页
    (五)评估第49-50页
    (六)结案第50-52页
五、总结与反思第52-56页
    (一)总结第52-54页
        1.正向激励,引导改变从现在做起第52-53页
        2.优势视角,发掘案主闪光点第53页
        3.能力提升,培养案主的一技之长第53-54页
        4.社会支持,给予案主必要帮扶第54页
    (二)反思第54-56页
        1.研究范围方面第54页
        2.技巧运用方面第54-55页
        3.策略运用方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组工作介入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同伴交往能力提升研究--以青岛市G小学为例
下一篇:个案工作介入高中生社交焦虑的实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