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义务教育论文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3-3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一) 研究目的第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16页
    三、文献综述第16-32页
        (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问题研究第16-20页
        (二) 义务教育均等化相关问题研究第20-23页
        (三) 公共需求相关问题研究第23-28页
        (四) 公共服务供给相关问题研究第28-31页
        (五) 文献述评第31-32页
    四、研究方法第32-33页
        (一) 文献法第32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32-33页
        (三) 访谈法第33页
    五、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第33-37页
        (一) 逻辑思路第33-35页
        (二) 结构安排第35-37页
第一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与理论依据第37-55页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第37-41页
        (一) 公共服务第37-38页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第38-39页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第39-41页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依据第41-55页
        (一) 政治学视角:社会契约论第41-46页
        (二) 经济学视角: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第46-51页
        (三) 管理学视角:新公共管理理论第51-55页
第二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与作用机制第55-78页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第55-66页
        (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分析第55-62页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构建第62-66页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制第66-78页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第66-70页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分析第70-74页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机制的构建第74-78页
第三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与改革措施第78-92页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第78-80页
        (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第78-79页
        (二)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需要第79-80页
        (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第80页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措施第80-92页
        (一) 加大硬件办学条件建设第81-82页
        (二) 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第82-85页
        (三)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第85-87页
        (四) 优化各类后勤保障服务第87-92页
第四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效与问题第92-111页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效第92-100页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实证调查第92-96页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度的实证调查第96-98页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的数据分析第98-100页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第100-111页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数量供给不足第100-105页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尚未实现优质多样第105-108页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结构失衡第108-109页
        (四)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第109-111页
第五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第111-128页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第111-118页
        (一) 家长对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意愿不强烈第111-115页
        (二) 家长对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途径不畅第115-118页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机制不完善第118-123页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信息系统不完善第118-120页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咨询系统不完善第120-123页
    三、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完善第123-128页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缺乏充足的财政支持第123-124页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第124-125页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缺乏完善的问责制度第125-128页
第六章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第128-135页
    一、畅通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第128-130页
        (一) 提高公民进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意愿与能力第128页
        (二) 畅通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途径第128-130页
    二、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机制第130-131页
        (一) 加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信息数据库建设第130页
        (二) 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咨询机构第130-131页
        (三) 加强义务教育决策咨询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第131页
    三、完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第131-135页
        (一) 完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第131-132页
        (二) 构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体系第132-133页
        (三) 加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问责制度建设第133-135页
结束语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9页
附录1 家长问卷第149-151页
附录2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访谈提纲第151-152页
附录3 中小学校长访谈提纲第152-153页
附录4 家长访谈提纲第153-154页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opula理论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度
下一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