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高中艺术生的语文学与教的现状 | 第13-18页 |
第一节 艺术生的语文学习因素 | 第13-16页 |
一 艺术生语文学习兴趣低,语文基础差,轻视语文学习 | 第14-15页 |
二 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缺失 | 第15页 |
三 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缺失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艺术班的语文教师因素 | 第16-18页 |
一 艺术班的语文教师限于学生现状,教学缺失积极性 | 第16-17页 |
二 艺术班的语文教师缺失提升基础差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艺术生语文学习的特殊性 | 第18-20页 |
第一节 艺术生生源来源的特殊性 | 第18页 |
第二节 三类艺术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差异性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艺术生与普通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文学与艺术素养之关系 | 第20-30页 |
第一节 艺术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审美共通性 | 第20-23页 |
一 关于美术与文学的联系 | 第20-21页 |
二 关于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文学教学中艺术教育内容的有机渗透 | 第23-26页 |
一 文学与音乐、舞蹈 | 第23-24页 |
二 文学与绘画、雕塑 | 第24-26页 |
第三节 艺术教育对文学教育的提升 | 第26-30页 |
一 文学滋养着音乐,文学也因为音乐而升华 | 第26-27页 |
二 文学滋养着绘画,文学也因为美术而升华 | 第27-30页 |
第四章 针对艺术生语文教学的策略 | 第30-43页 |
第一节 细化、深化艺术生语文学习方法 | 第30-35页 |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成就动机 | 第30-31页 |
二 跟着名师名作,引领学生开展“心灵远游” | 第31页 |
三 古诗文教学做到—活、灵、实,诗化文言文教学 | 第31-34页 |
四 阅读与写作结合,丰满学生的思想,构筑文章的脊梁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挖掘艺术生学习、生活中的影像,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 第35-36页 |
一 立足语文能力的培养,展示学生艺术学习成果,丰富语文学习内容 | 第35-36页 |
二 丰富、挖掘艺术生专业学习生活、体验,积累作文素材 | 第36页 |
第三节 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师资互通培训,提升语文教师的艺术素养 | 第36-39页 |
一 能敏锐感知形象描写,迅速浮现形象画面,深刻把握蕴含在语义中的情感内容和美学意义 | 第37页 |
二 教学语言感性化,能将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 | 第37-38页 |
三 扮演多种角色,塑造语文教师的“舞台形象” | 第38页 |
四 要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去实施全面的美育 | 第38-39页 |
第四节 语文教师教学的反思性研究 | 第39-43页 |
一 立足教师自身行动研究,在反思中“学会教学” | 第39-40页 |
二 立足同伴交流,实现自我超越 | 第40-42页 |
三 立足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性教学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