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车身论文

混合材料白车身轻量化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综述第14-26页
        1.2.1 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第16-21页
        1.2.2 先进制造工艺的应用第21-23页
        1.2.3 结构优化技术的应用第23-26页
    1.3 混合材料车身轻量化技术研究综述第26-30页
    1.4 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综述第30-32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2章 隐式参数化白车身模型创建及验证第34-72页
    2.1 隐式参数化建模基本理论第34-36页
    2.2 隐式参数化模型的构成要素第36页
    2.3 隐式参数化模型的建模方法和特点第36-39页
    2.4 白车身隐式参数化模型的创建第39-42页
        2.4.1 侧围和顶盖模块参数化建模第39-40页
        2.4.2 前端模块参数化建模第40页
        2.4.3 后端模块参数化建模第40-41页
        2.4.4 地板模块参数化建模第41-42页
        2.4.5 白车身总成参数化建模第42页
    2.5 白车身隐式参数化模型验证第42-70页
        2.5.1 静态刚度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第42-46页
        2.5.2 低阶固有模态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第46-50页
        2.5.3 整车碰撞安全性能分析及试验验证第50-70页
    2.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3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地板的设计和建模第72-102页
    3.1 复合材料力学基本理论第72-81页
        3.1.1 复合材料单层板本构模型第72-75页
        3.1.2 复合材料层合板刚度分析第75-77页
        3.1.3 复合材料层合板强度分析及破坏准则第77-81页
    3.2 复合材料地板的概念铺层设计第81-100页
        3.2.1 复合材料地板材料设计第82-91页
        3.2.2 复合材料地板结构集成设计第91-92页
        3.2.3 复合材料地板结构的铺层设计第92-100页
    3.3 复合材料地板结构铺层建模第100-101页
    3.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4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地板铺层顺序优化设计第102-124页
    4.1 变厚度地板设计的工程约束第103页
    4.2 基于离散粒子群算法的铺层顺序优化设计第103-111页
        4.2.1 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第104-108页
        4.2.2 记忆库检查策略第108-109页
        4.2.3 基于大肠杆菌的逃逸策略第109-110页
        4.2.4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具体优化流程第110-111页
    4.3 连续变量离散化圆整策略第111-113页
    4.4 连续纤维铺层策略第113页
    4.5 变厚度汽车地板铺层顺序优化设计过程第113-115页
    4.6 汽车地板的铺层顺序优化设计第115-122页
        4.6.1 基于地板铺层顺序优化的数学模型第115-116页
        4.6.2 地板铺层顺序优化设计第116-119页
        4.6.3 优化结果和讨论第119-122页
    4.7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5章 混合材料白车身轻量化多目标优化设计第124-158页
    5.1 设计变量的定义及录制第125-127页
    5.2 变量结构贡献量分析及筛选第127-132页
    5.3 白车身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定义第132-134页
    5.4 近似模型的建立和误差分析第134-140页
        5.4.1 Kriging近似模型第134-136页
        5.4.2 径向基(RBF)近似模型第136-137页
        5.4.3 近似模型误差分析第137-138页
        5.4.4 计算结果和讨论第138-140页
    5.5 基于MNSGA-II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第140-144页
        5.5.1 MNSGA-II优化算法第140-142页
        5.5.2 白车身多目标优化设计第142-144页
    5.6 基于灰熵相关方法选择最优方案第144-150页
        5.6.1 灰色相关分析(GRA)第144-145页
        5.6.2 灰熵理论第145-146页
        5.6.3 Pareto解集排名结果分析第146-150页
    5.7 优化前后白车身性能对比验证第150-156页
        5.7.1 优化前后白车身弯扭刚度对比验证第150页
        5.7.2 优化前后白车身低阶模态特性对比验证第150-151页
        5.7.3 优化前后白车身正碰安全性能对比分析第151-154页
        5.7.4 优化前后白车身侧碰安全性能对比分析第154-156页
    5.8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58-162页
    6.1 全文总结第158-160页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60页
    6.3 研究展望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8-180页
致谢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PFM和MPC的汽车经济型巡航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制动能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