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县域人才引进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汝州市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 绪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经济背景 | 第11-12页 |
2政治背景 | 第12-13页 |
3社会背景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为汝州市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 第14页 |
2提高汝州市人才政策的精准度 | 第14页 |
3探索汝州市人才引进的实践路径 | 第14-15页 |
4丰富县域人才引进研究 | 第15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四)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五)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1创新点 | 第20页 |
2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二 理论工具及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一)理论工具 | 第21-24页 |
1人才流动决策模型 | 第21-22页 |
2成就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3理论在本文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1人才的含义 | 第24页 |
2人才的界定 | 第24页 |
3人才引进的概念 | 第24-26页 |
三 汝州市人才引进现状 | 第26-35页 |
(一)汝州市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二)汝州市人才引进现状 | 第27-30页 |
1汝州市人才引进政策 | 第28-29页 |
2汝州市人才机制 | 第29页 |
3汝州市人才管理制度 | 第29-30页 |
4汝州市人才服务保障制度 | 第30页 |
(三)汝州市人才引进成效 | 第30-35页 |
1人才环境不断完善 | 第30-31页 |
2人才投入持续增长 | 第31页 |
3人才数量大幅增长 | 第31-32页 |
4人才层次明显提升 | 第32-33页 |
5行业分布状况得到改善 | 第33-34页 |
6人才待遇不断提升 | 第34-35页 |
四 汝州市人才引进问题及原因 | 第35-44页 |
(一)汝州市人才引进存在问题 | 第35-39页 |
1人才引进总量相对不足 | 第35页 |
2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35-36页 |
3人才留不住易流失 | 第36-37页 |
4人才待遇低配套保障差 | 第37-38页 |
5人才发挥作用不充分 | 第38-39页 |
(二)汝州市人才引进问题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1政策制定不完善,人才机制运行不畅 | 第39-41页 |
2管理理念落后,考评奖惩机制不完善 | 第41-42页 |
3科技氛围不浓厚,人才得不到后续培养 | 第42-44页 |
五 人才引进经验借鉴 | 第44-50页 |
(一)国内大城市人才引进 | 第44-45页 |
1上海市 | 第44页 |
2重庆市 | 第44-45页 |
3沈阳市 | 第45页 |
4成都市 | 第45页 |
(二)国内县市人才引进 | 第45-47页 |
1江苏扬州市 | 第45-46页 |
2福建晋江市 | 第46页 |
3陕西延安市 | 第46-47页 |
4河南巩义市 | 第47页 |
(四)启示 | 第47-50页 |
1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财政保障 | 第47-48页 |
2完善政策制定,力求精准长效 | 第48-49页 |
3加强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意识 | 第49-50页 |
六 汝州市人才引进对策探讨 | 第50-57页 |
(一)充分调查研究,细化人才需求 | 第50-52页 |
1界定人才标准 | 第50-51页 |
2细化人才需求 | 第51页 |
3充分统筹考虑 | 第51-52页 |
(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 第52-54页 |
1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 第52页 |
2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 第52-53页 |
3建立人才市场运行机制 | 第53页 |
4加强引才平台建设 | 第53-54页 |
(三)做好人才保障,全方位服务人才 | 第54-55页 |
1注重与社会人才中介的联系结合 | 第54页 |
2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 第54页 |
3提升人才待遇,加强后续培养 | 第54-55页 |
(四)深化人才资本认识,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 第55-57页 |
1反复强调,提升政府领导干部认识 | 第55页 |
2充分宣传,提升社会各阶层人才意识 | 第55页 |
3真正关心,充分学习人才理论知识 | 第55-57页 |
七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八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九 附件 | 第62-65页 |
十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