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结构耗能减震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被动控制 | 第10-11页 |
1.2.2 主动控制 | 第11页 |
1.2.3 半主动控制 | 第11页 |
1.2.4 混合控制 | 第11-12页 |
1.2.5 常见的阻尼器的种类 | 第12-13页 |
1.3 粘滞阻尼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际上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4 阻尼器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5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粘滞阻尼器的基本理论 | 第18-30页 |
2.1 粘滞阻尼器的基本结构及性能 | 第18-20页 |
2.1.1 单出杆式粘滞阻尼器 | 第18-19页 |
2.1.2 双出杆式粘滞阻尼器 | 第19页 |
2.1.3 孔隙式粘滞阻尼器 | 第19页 |
2.1.4 间隙式粘滞阻尼器 | 第19-20页 |
2.1.5 组合式粘滞阻尼器 | 第20页 |
2.2 粘滞流体材料 | 第20-21页 |
2.3 粘滞阻尼器的耗能机理 | 第21-23页 |
2.3.1 粘滞摩擦耗能 | 第22页 |
2.3.2 孔缩效应耗能 | 第22-23页 |
2.4 粘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 | 第23-26页 |
2.4.1 线性模型 | 第23-24页 |
2.4.2 Kelvin模型 | 第24页 |
2.4.3 Maxwell模型 | 第24-26页 |
2.4.4 分数导数模型 | 第26页 |
2.5 粘滞阻尼器的阻尼力理论计算公式 | 第26-29页 |
2.5.1 间隙式粘滞阻尼器阻尼力模型 | 第26-28页 |
2.5.2 孔隙式阻尼器阻尼力模型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粘滞阻尼器试验研究 | 第30-42页 |
3.1 试验的粘滞阻尼器的性能试验设计 | 第30-32页 |
3.1.1 试验用的粘滞阻尼器的基本规格 | 第30-31页 |
3.1.2 试验的阻尼介质 | 第31页 |
3.1.3 试验的工况 | 第31-32页 |
3.2 粘滞阻尼器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40页 |
3.2.1 粘滞阻尼器的试验滞回曲线 | 第32-35页 |
3.2.2 试验结果的分析与整理 | 第35-39页 |
3.2.3 硅油的运动粘度与速度指数的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粘滞阻尼器仿真及优化 | 第42-58页 |
4.1 仿真前硅油粘度参数的确定 | 第42-45页 |
4.1.1 硅油粘温关系实验 | 第42-43页 |
4.1.2 各工况下硅油温度的确定 | 第43-45页 |
4.2 粘滞阻尼器的仿真 | 第45-46页 |
4.2.1 粘滞阻尼器三维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4.2.2 3D动网格技术 | 第46页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4.3.1 仿真结果 | 第46-48页 |
4.3.2 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48-49页 |
4.3.3 仿真与试验的偏差原因分析 | 第49-50页 |
4.4 仿真的优化 | 第50-55页 |
4.4.1 活塞部分结构应力分析 | 第50-51页 |
4.4.2 仿真中硅油粘度的重新确定 | 第51-52页 |
4.4.3 粘滞阻尼器的优化仿真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粘滞阻尼器的关键参数的研究 | 第58-64页 |
5.1 间隙式粘滞阻尼器关键参数研究 | 第58-60页 |
5.1.1 阻尼器间隙参数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58-59页 |
5.1.2 阻尼器活塞头长度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59页 |
5.1.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2 孔隙式粘滞阻尼器关键参数研究 | 第60-62页 |
5.2.1 阻尼孔长度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60-61页 |
5.2.2 阻尼孔面积组合原理研究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