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3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地层变异性分析 | 第13-15页 |
1.2.2 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 第15-16页 |
1.2.3 隧道工程风险分析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2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思路框架 | 第18-20页 |
1.3.3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地层变异随机过程模型概述 | 第22-36页 |
2.1 概述 | 第22-23页 |
2.2 Markov随机过程原理 | 第23-28页 |
2.2.1 一维Markov链模型 | 第23-26页 |
2.2.2 条件化二维Markov链模型 | 第26-28页 |
2.3 Monte-Carlo模拟分析理论 | 第28-35页 |
2.3.1 Monte-Carlo模拟分析原理 | 第28-29页 |
2.3.2 Markov Mont-Carlo模拟方法及验证 | 第29-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地层岩性分布状态预测模型 | 第36-53页 |
3.1 Markov地层转移状态模型建立 | 第36-41页 |
3.1.1 模型假设 | 第36-37页 |
3.1.2 地层组织剖面的建立 | 第37-39页 |
3.1.3 地层岩性转移概率矩阵检验 | 第39-41页 |
3.2 多尺度数据整合的Markov随机建模 | 第41-42页 |
3.2.1 Markov链数据整合模型 | 第41-42页 |
3.2.2 多尺度数据转换 | 第42页 |
3.3 Markov转移状态计算模型适用性讨论 | 第42-45页 |
3.3.1 底层初始化问题 | 第42-44页 |
3.3.2 计算模型方向性问题 | 第44页 |
3.3.3 大量随机模拟实现优选问题 | 第44-45页 |
3.4 地层岩性分布状态预测方法 | 第45-51页 |
3.4.1 钻孔数据自修正优选模拟分析模型 | 第45-48页 |
3.4.2 多尺度融合条件二维Markov岩性预测模型 | 第48-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地层岩土参数状态模拟 | 第53-61页 |
4.1 概述 | 第53页 |
4.2 岩土体参数的变异性分析 | 第53-55页 |
4.3 岩土物性参数相控建模 | 第55-57页 |
4.3.1 相控建模方法及原理 | 第55-56页 |
4.3.2 相控建模的约束原则 | 第56-57页 |
4.4 Markov链物性参数模拟计算模型 | 第57-60页 |
4.4.1 岩土参数分布信息扩散法估计 | 第57-58页 |
4.4.2 Markov链岩土参数建模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隧道工程应用研究 | 第61-79页 |
5.1 隧道工程概况 | 第61-64页 |
5.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61-62页 |
5.1.2 张石高速工程地质条件 | 第62-63页 |
5.1.3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63页 |
5.1.4 水文地质 | 第63-64页 |
5.2 地层岩性状态分析预测及验证 | 第64-69页 |
5.2.1 工程区域岩层分布状态建模 | 第64-68页 |
5.2.2 工程区域岩体物性参数建模 | 第68-69页 |
5.3 隧道围岩风化裂隙带分析及验证 | 第69-72页 |
5.4 岳家沟隧道围岩模拟应用 | 第72-78页 |
5.4.1 岳家沟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 第72-74页 |
5.4.2 岳家沟隧道围岩模拟分析应用 | 第74-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附件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