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铝合金地铁车体结构概述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8页 |
2 重庆As地铁车辆车体结构设计 | 第18-28页 |
2.1 重庆As地铁车辆与A型地铁技术条件差异分析 | 第18-19页 |
2.2 重庆As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 第19-21页 |
2.3 型材断面减重设计 | 第21-23页 |
2.4 搅拌摩擦焊接头设计 | 第23-24页 |
2.5 司机室设计 | 第24-25页 |
2.6 检修走台及前端复轨结构设计 | 第25-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重庆As地铁车辆车体静强度、疲劳强度仿真分析 | 第28-60页 |
3.1 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28-34页 |
3.1.1 材料性能 | 第28页 |
3.1.2 有限元模型 | 第28-30页 |
3.1.3 车体边界条件 | 第30-34页 |
3.2 计算工况 | 第34-35页 |
3.3 车体静强度、刚度分析 | 第35-53页 |
3.3.1 静强度、刚度评估方法 | 第35页 |
3.3.2 位移、应力计算结果 | 第35-53页 |
3.4 车体模态分析计算 | 第53-56页 |
3.5 车体结构疲劳强度分析计算 | 第56-59页 |
3.5.1 疲劳极限 | 第56页 |
3.5.2 整车疲劳载荷 | 第56-57页 |
3.5.3 整车疲劳载荷下疲劳强度计算结果 | 第57-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4 重庆As地铁车辆车体静强度、模态试验 | 第60-78页 |
4.1 车体静强度试验分析 | 第60-69页 |
4.1.1 试验方法及测点布置 | 第60-67页 |
4.1.2 车体静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4.2 车体模态试验分析 | 第69-73页 |
4.2.1 试验方法及测点布置 | 第69-71页 |
4.2.2 车体模态试验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4.3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73-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5 重庆As地铁车辆枕梁疲劳性能研究 | 第78-108页 |
5.1 枕梁疲劳试验载荷分析计算 | 第78-97页 |
5.1.1 有限元模型 | 第78-79页 |
5.1.2 载荷工况及参考点 | 第79-82页 |
5.1.3 两种载荷工况下应力均值对比分析 | 第82-87页 |
5.1.4 疲劳试验载荷分析 | 第87-97页 |
5.2 枕梁疲劳试验载荷及工装设计 | 第97-99页 |
5.3 枕梁疲劳试验分析 | 第99-103页 |
5.3.1 试验方法 | 第99-101页 |
5.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1-103页 |
5.4 枕梁疲劳寿命预测 | 第103-10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6.1 结论 | 第108-109页 |
6.2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4-11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