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本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2-20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2.1.1 分层教学 | 第12页 |
2.1.2 隐性分层教学 | 第12页 |
2.1.3 动态隐性分层教学 | 第12-13页 |
2.2 动态隐性分层教学实施的原则 | 第13-15页 |
2.2.1 主体性原则 | 第13-14页 |
2.2.2 隐性原则 | 第14页 |
2.2.3 全面性原则 | 第14页 |
2.2.4 激励性原则 | 第14页 |
2.2.5 动态性原则 | 第14-15页 |
2.3 国内外动态隐性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3.1 国外动态隐性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3.2 国内动态隐性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4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4.1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 第18页 |
2.4.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8-19页 |
2.4.3 心理学依据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0-27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0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3.3.1 测试 | 第20-21页 |
3.3.2 问卷调查 | 第21页 |
3.3.3 访谈 | 第21页 |
3.4 数据收集 | 第21-22页 |
3.4.1 测试成绩数据收集 | 第21页 |
3.4.2 问卷调查数据收集 | 第21-22页 |
3.5 研究过程 | 第22-27页 |
3.5.1 实验前 | 第22-23页 |
3.5.2 实验中 | 第23-26页 |
3.5.3 实验后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7-36页 |
4.1 动态隐性分层教学对小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分析 | 第27-30页 |
4.1.1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测试成绩分析 | 第27页 |
4.1.2 对照班与实验班期中测试成绩分析(第一次隐性分层) | 第27-28页 |
4.1.3 实验班各层期中测试成绩分析 | 第28-29页 |
4.1.4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期末测试成绩分析(第二次隐性分层) | 第29页 |
4.1.5 实验班各层期末测试成绩分析 | 第29-30页 |
4.2 动态隐性分层教学对小学生兴趣、态度、自信心的影响分析 | 第30-33页 |
4.2.1 学习兴趣方面 | 第30-31页 |
4.2.2 学习态度方面 | 第31-33页 |
4.2.3 学习自信心方面 | 第33页 |
4.3 动态隐性分层教学下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4.3.1 学习兴趣方面 | 第34页 |
4.3.2 学习自信方面 | 第34页 |
4.3.3 学习中的问题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6-41页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第36-37页 |
5.2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 第37-39页 |
5.2.1 凸显主体,注重发展 | 第37页 |
5.2.2 分层异步,动态调整 | 第37-38页 |
5.2.3 动态分层,全面发展 | 第38页 |
5.2.4 隐性设计,贯穿始终 | 第38-39页 |
5.2.5 多元评价,动态实施 | 第39页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39-41页 |
5.3.1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5.3.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附录一 学生问卷调查 | 第44-46页 |
附录二 学生测试成绩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