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3 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麻昭高速公路事故调查及实测速度 | 第21-3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1-24页 |
2.1.1 工程背景 | 第21页 |
2.1.2 主要技术指标 | 第21-22页 |
2.1.3 气候条件 | 第22页 |
2.1.4 交通组成与货车状况 | 第22-23页 |
2.1.5 路段特征分布 | 第23-24页 |
2.2 运行速度实测与分析 | 第24-25页 |
2.3 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 | 第25-33页 |
2.3.1 概述 | 第25页 |
2.3.2 事故时间分布 | 第25-27页 |
2.3.3 事故空间分布 | 第27-29页 |
2.3.4 事故形态分类 | 第29-30页 |
2.3.5 事故原因分类 | 第30-31页 |
2.3.6 事故车辆类型分类 | 第31-32页 |
2.3.7 事故天气分类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事故多发路段判别 | 第34-58页 |
3.1 事故多发路段识别方法对比 | 第34页 |
3.2 非路致因事故的剔除 | 第34-35页 |
3.3 基于累计频率曲线法-移动步长法的事故多发路段鉴别 | 第35-46页 |
3.4 基于当量事故数-累计频率曲线法-移动步长法的事故多发路段鉴别 | 第46-56页 |
3.5 事故多发路段鉴别结果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事故多发路段原因分析与对策 | 第58-84页 |
4.1 事故多发路段程度排序 | 第58-59页 |
4.2 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现状 | 第59-63页 |
4.2.1 道路限速现状 | 第59页 |
4.2.2 事故多发路段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现状 | 第59-63页 |
4.3 事故多发路段致因与技术对策 | 第63-82页 |
4.4 交通事故管理对策 | 第82-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附录 | 第89-112页 |
附录1 :预测运行速度表(南行部分路段) | 第89-90页 |
附录2 :预测运行速度表(北行部分路段) | 第90-91页 |
附录3 :实测运行速度表(南行) | 第91-92页 |
附录4 :实测运行速度表(北行) | 第92-93页 |
附录5 :部分事故原始数据表(南行) | 第93-105页 |
附录6 :部分事故原始数据表(北行) | 第105-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