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钢渣研究、应用现状 | 第12-20页 |
1.2.1 钢渣分类及矿物组成 | 第12-13页 |
1.2.2 钢渣安定性 | 第13-16页 |
1.2.3 钢渣利用情况及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2.4 钢渣路用研究及应用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原材料特性 | 第23-41页 |
2.1 原材料 | 第23-29页 |
2.1.1 水泥 | 第23-24页 |
2.1.2 碎石 | 第24页 |
2.1.3 微硅粉 | 第24页 |
2.1.4 钢渣 | 第24-29页 |
2.2 钢渣体积稳定性试验 | 第29-32页 |
2.3 钢渣、碎石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研究 | 第32-40页 |
2.3.1 集料图像测量系统简介 | 第32-34页 |
2.3.2 采用AIMSⅡ对钢渣、碎石进行试验 | 第34-35页 |
2.3.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5-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41-59页 |
3.1 混合料配合比及钢渣的掺配 | 第41-43页 |
3.1.1 混合料配合比 | 第41-42页 |
3.1.2 钢渣的掺配 | 第42-43页 |
3.2 试件制备 | 第43-47页 |
3.2.1 击实试验 | 第43-45页 |
3.2.2 试件成型及养生 | 第45-47页 |
3.3 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47-51页 |
3.3.1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1页 |
3.4 间接抗拉强度 | 第51-54页 |
3.4.1 间接抗拉强度方法 | 第51页 |
3.4.2 间接抗拉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4页 |
3.5 抗压回弹模量 | 第54-56页 |
3.5.1 抗压回弹模量方法 | 第54-55页 |
3.5.2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3.6 弯拉强度试验 | 第56-58页 |
3.6.1 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3.6.2 弯拉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 | 第59-77页 |
4.1 抗冲刷试验 | 第59-61页 |
4.1.1 抗冲刷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4.1.2 抗冲刷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4.2 干燥收缩试验 | 第61-67页 |
4.2.1 干燥收缩试验方法 | 第61-63页 |
4.2.2 干燥收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7页 |
4.3 温度收缩试验 | 第67-70页 |
4.3.1 温度收缩试验方法 | 第67-68页 |
4.3.2 温度收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0页 |
4.4 冻融试验 | 第70-72页 |
4.4.1 冻融试验方法 | 第70-71页 |
4.4.2 冻融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2页 |
4.5 疲劳试验 | 第72-76页 |
4.5.1 疲劳试验方法 | 第72-74页 |
4.5.2 疲劳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材料可压实性 | 第77-85页 |
5.1 瞬间冲击下基于加速度测试基层压实度原理 | 第77-78页 |
5.2 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快速检测装置的组成 | 第78-80页 |
5.3 运用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快速检测装置进行可压实性试验 | 第80-83页 |
5.3.1 试验方法 | 第80-81页 |
5.3.2 试验数据处理 | 第81-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材料工程应用 | 第85-95页 |
6.1 依托工程概况 | 第85-86页 |
6.2 试验路路面结构 | 第86页 |
6.3 试验路底基层配合比 | 第86-89页 |
6.4 试验路段铺筑 | 第89-91页 |
6.4.1 原材料及配合比 | 第89页 |
6.4.2 拌和及运输 | 第89页 |
6.4.3 摊铺 | 第89页 |
6.4.4 碾压及养生 | 第89-91页 |
6.5 试验路质量检测 | 第91-93页 |
6.6 试验路经济效益分析 | 第93-9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主要结论和建议 | 第95-97页 |
主要结论 | 第95-96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