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丰石高速方斗山隧道病害处治方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目前国内现存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方斗山隧道病害检测与成因分析 | 第19-40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9-21页 |
2.1.1 隧道概况 | 第19-20页 |
2.1.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2.2 方斗山隧道病害调查与检测 | 第21-30页 |
2.2.1 外观检测结果 | 第21-24页 |
2.2.2 专项检测结果 | 第24-30页 |
2.3 隧道结构病害类型 | 第30-36页 |
2.4 隧道结构病害成因 | 第36-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方斗山隧道健康状态评价 | 第40-57页 |
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0页 |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和步骤 | 第40-42页 |
3.3 方斗山隧道健康状态综合评价 | 第42-56页 |
3.3.1 健康诊断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43页 |
3.3.2 建立影响因素集 | 第43-44页 |
3.3.3 建立评价矩阵 | 第44-50页 |
3.3.4 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第50-54页 |
3.3.5 方斗山隧道综合评判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方斗山隧道结构病害整治措施 | 第57-72页 |
4.1 隧道病害安全监测 | 第57-64页 |
4.1.1 隧道病害自动化监测方案设计 | 第57-59页 |
4.1.2 隧道病害安全监测数据分析 | 第59-64页 |
4.2 路面变形及衬砌腐蚀整治 | 第64-67页 |
4.2.1 拆除工作 | 第64-65页 |
4.2.2 路面变形及衬砌腐蚀整治施工工艺 | 第65-67页 |
4.3 衬砌结构整治 | 第67-71页 |
4.3.1 无渗水裂缝整治 | 第67-68页 |
4.3.2 渗漏水裂缝整治 | 第68-70页 |
4.3.3 衬砌强度缺陷整治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方斗山隧道病害整治模拟分析和处治效果评价 | 第72-108页 |
5.1 方斗山隧道病害整治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 第72-84页 |
5.1.1 计算软件简绍 | 第72-73页 |
5.1.2 三维模型建立步骤 | 第73-74页 |
5.1.3 施工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4-84页 |
5.2 施工过程优化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84-95页 |
5.3 现场对比分析 | 第95-98页 |
5.4 方斗山隧道病害整治效果评价 | 第98-107页 |
5.4.1 二维模型建立步骤 | 第98-99页 |
5.4.2 换仰拱效果评价 | 第99-102页 |
5.4.3 衬砌加固效果评价 | 第102-104页 |
5.4.4 换仰拱及衬砌加固效果评价 | 第104-10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8-109页 |
6.2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