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4页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 第11-14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1.社区文化保育推动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社区文化保育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 第16-18页 |
3.社区文化治理的研究 | 第18-20页 |
4.多元共治文化保护模式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21-24页 |
1.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研究思路 | 第22页 |
3.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1.社区文化的概念及界定 | 第24-25页 |
2.社区文化保育的概念及界定 | 第25页 |
3.多元共治的概念及界定 | 第25-26页 |
(二)社区文化治理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三、社会工作介入文化保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28-33页 |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28-30页 |
1.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的政策依据 | 第28页 |
2.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的经验积累 | 第28-29页 |
3.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使命和服务手法的支撑 | 第29-30页 |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30-33页 |
1.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的紧迫性 | 第30页 |
2.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多元主体的诉求 | 第30-31页 |
3.社区文化保育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 第31页 |
4.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是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 第31-33页 |
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的多元主体参与实践 | 第33-51页 |
(一)新湾社区基本情况概述 | 第33-34页 |
(二)社会工作介入新湾社区文化保育的基础 | 第34-38页 |
1.新湾社区疍家文化保育初期多元主体参与情况 | 第34-36页 |
2.新湾社区疍家文化保育的多元主体构成 | 第36-37页 |
3.新湾社区疍家文化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三)社会工作介入新湾社区文化保育的过程 | 第38-44页 |
1.探--社区文化的发现 | 第38-39页 |
2.寻--社区文化的挖掘 | 第39-41页 |
3.传--社区文化传承 | 第41-42页 |
4.承--社区文化的保育 | 第42-43页 |
5.兴--社区文化活化 | 第43-44页 |
(四)多元共治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新湾社区文化保育的成效 | 第44-47页 |
1.居民互助参与 | 第44-45页 |
2.社区关系融合 | 第45页 |
3.社区活力提升 | 第45-46页 |
4.多元社会支持网络形成 | 第46-47页 |
5.多元主体参与 | 第47页 |
(五)多元共治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新湾社区文化保育存在的不足 | 第47-51页 |
1.政府的主导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 第47-48页 |
2.社会工作介入主体和路径单一 | 第48-49页 |
3.多元主体参与缺乏 | 第49-51页 |
五、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的反思 | 第51-56页 |
(一)基于社区文化治理视角的社区文化保育思路 | 第51-52页 |
1.有共同目标的多元主体参与 | 第51页 |
2.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多元主体合理分工合作共治 | 第51-52页 |
(二)多元共治视角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保育的对策 | 第52-56页 |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2-53页 |
2.拓宽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 第53-54页 |
3.多元主体共建共享 | 第54页 |
4.重视产业的发展 | 第54-55页 |
5.倡导政策支撑体系的完善 | 第55-56页 |
结论和讨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一: | 第61-62页 |
附录二: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