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理论论文

幼儿园秘密空间研究--基于5-6岁儿童的视角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9页
    一、选题缘由第8-10页
        (一) 幼儿园秘密空间的设置现状引发笔者思考第8-9页
        (二) 幼儿园秘密空间存在重要价值第9页
        (三) 尚存可研究的空间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页
        (二) 实践意义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21页
        (一) 儿童秘密空间相关研究第11-16页
        (二) 儿童视角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第16-20页
        (三) 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第20-21页
    四、核心概念界定第21-22页
        (一) 幼儿园秘密空间第21页
        (二) 儿童的视角第21-22页
    五、研究设计第22-27页
        (一) 研究目标第22-23页
        (二) 研究内容第23页
        (三) 研究方法第23-27页
    六、理论基础第27-29页
第二章 儿童视角秘密空间的特征分析第29-36页
    一、隐蔽:儿童秘密空间的方位第29-31页
        (一) 很深很深的:隐蔽的地理位置第29-30页
        (二) 看不见或听不见的:勘探发现的物理方位第30-31页
    二、漂亮:儿童秘密空间的形态第31-32页
        (一) 很美的:纯粹的口头表达第31页
        (二) 爱心型的:实际的装饰布置第31-32页
    三、空大:儿童秘密空间的容量第32-34页
        (一) 很大的:客观的容量类比第32-33页
        (二) 空空大大的:主观的心理感受第33-34页
    四、安静:儿童秘密空间的氛围第34-36页
第三章 儿童视角秘密空间的功能解析第36-54页
    一、玩:秘密空间之于儿童的基础功能第36-38页
        (一) 玩游戏:“我可以在那玩得一塌糊涂”第36-37页
        (二) 捉迷藏:“我在那里玩躲猫猫,别人就找不到我了”第37-38页
        (三) 运动:“我们在那跑着玩”第38页
    二、交流:儿童在秘密空间建构自我的方式第38-50页
        (一) 自我:隐私与防御第38-46页
        (二) 他人:共享与排外第46-48页
        (三) 环境:亲近自然与放松第48-50页
    三、像家一样的:秘密空间给予儿童“家”的归属感第50-54页
        (一) 家人的陪伴第51页
        (二) 家中物品的呈现第51-52页
        (三) 做在家中会做的事第52-53页
        (四) 秘密空间与家相连第53-54页
第四章 儿童进入秘密空间的现实阻碍第54-63页
    一、被挤压的时间第54-57页
        (一) 没时间:“上课时间不能出来”第54-56页
        (二) 时间太短:“玩一会儿游戏就收”第56页
        (三) 规定时段:“游戏的时候可以来这,其它时间老师不给”第56-57页
    二、被压缩的空间第57-60页
        (一) 空间缺乏或者拥挤:“能玩的地方很少”第57-58页
        (二)有但并不常开放:“门一般是锁的,要拍照才开”第58-59页
        (三) 存在但遭破坏:“老师知道了会用水泥埋起来的”第59-60页
    三、被控制的身体第60-63页
        (一) 管理手段:“老师说安静的小朋友可以去”第60-61页
        (二) 监管:“老师坐在那会看见,所以要小心一点”第61-63页
第五章 儿童进入及保护秘密空间的策略第63-73页
    一、寻找时空间隙:奔向安全的秘密空间第63-66页
        (一) 寻找时间缝隙:“老师忙着喂小朋友的时候偷偷跑过来”第63-65页
        (二) 寻找空间缝隙:“窗户很高,我们小朋友不是很矮嘛,老师就看不见”第65-66页
    二、逃走的心灵:摆脱控制的肉体第66-73页
        (一) 向内隐遁:防止他人入侵第66-68页
        (二) 向外阻拦:保护自己领地第68-73页
第六章 启示与反思第73-82页
    一、自主与控制:自主感萌发第73-77页
        (一) 教师——权力拥有者第73-74页
        (二) 幼儿——权力争取者第74-77页
    二、自然与人为:热爱自然的天性第77-79页
    三、家与园:对家的眷恋第79-82页
结语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附录A第88-89页
附录B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1世纪欧盟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下一篇:深度学习视角下大班主题建构活动的教师言语指导行为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