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写作学与修辞学论文--翻译学论文

《伊索寓言》汉译本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明末清初《伊索寓言》汉译本研究第10-19页
    一、明末清初的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学第10-11页
        (一)传教士来华第10页
        (二)明代的寓言创作第10-11页
    二、明末清初《伊索寓言》汉译本概况第11-16页
        (一)独立选译本——金尼阁《况义》第12-14页
        (二)著作选译篇——利玛窦《畸人十篇》、庞迪我《七克》第14-16页
    三、明末清初《伊索寓言》汉译本特点第16-19页
        (一)结合儒家理学价值观的劝善第16-17页
        (二)封建等级制度的浸染第17-19页
第二章 晚清时期《伊索寓言》汉译本研究第19-25页
    一、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学第19-21页
        (一)“西风东渐”与“重道轻器”第19-20页
        (二)传教士办报与商业办报第20页
        (三)宋诗运动与侠义公案小说第20-21页
    二、晚清时期《伊索寓言》汉译本出版与刊行概况第21-22页
    三、晚清时期《伊索寓言》汉译本特点第22-25页
        (一)语言学习与中国化之一:经典与俗语并引第23-24页
        (二)语言学习与中国化之二: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填充第24-25页
第三章 清末民初《伊索寓言》汉译本研究第25-29页
    一、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学第25-26页
        (一)时势危急与市民兴起第25页
        (二)谴责小说与文化翻译第25-26页
        (三)白话文与教育改革第26页
    二、清末民初《伊索寓言》汉译本概况第26-27页
    三、清末民初《伊索寓言》汉译本特点第27-29页
        (一)议论时事与启蒙民智第27-28页
        (二)中西文化的结合:演义体寓言小说第28页
        (三)通俗性与生动性第28-29页
第四章 《伊索寓言》汉译本的变迁第29-39页
    一、为迁就主旨的变迁第29-32页
        (一)狐狸肚胀的故事:生死隐喻与道德谴责第29-31页
        (二)孔雀足丑的故事:生与死、局部与整体第31-32页
    二、为故事合理化的变迁第32-33页
    三、在细节上中国化的变迁第33-35页
        (一)北风与太阳的故事: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第33页
        (二)病树与好树的故事:古典文献的化用第33页
        (三)马借人力驱赶鹿的故事:呼应时事与汉语习惯第33-35页
    四、同一故事的分化变异第35-39页
        (一)犬逐肉影的故事:出场角色的分化第35-36页
        (二)狮子与狐狸的故事:重点角色的转移第36页
        (三)两只猎犬的故事:故事因果的顺逆第36-37页
        (四)乌鸦与狐狸的故事:行为动因的变异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艾丽丝?门罗作品集《亲爱的生活》的主题研究
下一篇: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化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