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2.1.1 国内外对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 第9-14页 |
2.1.2 中国和新加坡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第14-17页 |
2.1.3 小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1.4 新加坡数学教育现状 | 第18-20页 |
2.1.5 相关研究述评 | 第20页 |
2.2 比较框架的建构 | 第20-26页 |
2.2.1 教材比较 | 第21-25页 |
2.2.2 课程标准比较 | 第25页 |
2.2.3 比较框架 | 第25-26页 |
2.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7-31页 |
3.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第27-28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3.1.2 研究的内容 | 第28页 |
3.2 研究问题 | 第28-29页 |
3.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9-31页 |
3.3.1 研究思路 | 第29页 |
3.3.2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第4章 中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 第31-36页 |
4.1 整体框架结构的比较 | 第31-32页 |
4.2 课程总目标的比较 | 第32-34页 |
4.3 “面积和周长”内容标准比较 | 第34-36页 |
第5章 中新小学数学教材比较 | 第36-52页 |
5.1 编排特点的比较 | 第36-44页 |
5.1.1 内容设置 | 第36-38页 |
5.1.2 内容分布 | 第38-39页 |
5.1.3 内容呈现方式 | 第39-44页 |
5.2 例题设置的比较 | 第44-49页 |
5.2.1 例题所含的情境类型 | 第44-46页 |
5.2.2 例题所含的问题解决方法 | 第46-48页 |
5.2.3 例题的开放性 | 第48-49页 |
5.3 习题的数学认知水平比较 | 第49-5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2-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6.1.1 中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的结论 | 第52页 |
6.1.2 中新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的结论 | 第52-54页 |
6.2 思考与建议 | 第54-56页 |
6.2.1 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的建议 | 第54页 |
6.2.2 对编写小学数学教材“面积和周长”内容的建议 | 第54-56页 |
6.2.3 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 第56页 |
6.3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