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我国电视声乐选秀节目总体发展概况 | 第15-23页 |
1.1 电视声乐选秀节目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1.2 我国电视声乐选秀节目的发展与演变 | 第15-19页 |
1.2.1 萌芽期1984年——2004年 | 第15-16页 |
1.2.2 发展期2004年——2007年 | 第16-17页 |
1.2.3 调整期2008年——2012年 | 第17-19页 |
1.2.4 重塑期2012年——至今 | 第19页 |
1.3 我国电视声乐选秀节目的基本特征 | 第19-23页 |
1.3.1 低门槛准入的制度 | 第19-20页 |
1.3.2 真人秀元素的渗透 | 第20页 |
1.3.3 专业评判与大众评判的结合 | 第20-21页 |
1.3.4 制造平民偶像 | 第21页 |
1.3.5 娱乐性强 | 第21-23页 |
2.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对电视声乐选秀节目做个案探析 | 第23-31页 |
2.1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风格特点 | 第23-27页 |
2.1.1 国际化的项目起源 | 第23-24页 |
2.1.2 首次制播分离 | 第24-25页 |
2.1.3 盲选的悬念设置 | 第25页 |
2.1.4 妥帖的受众定位 | 第25-26页 |
2.1.5 精良的团队制作 | 第26-27页 |
2.2 《中国好声音》演唱成功原因探析 | 第27-30页 |
2.2.1 技术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 第27页 |
2.2.2 曲风多变的演唱形式 | 第27-29页 |
2.2.3 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 第29-30页 |
2.3 《中国好声音》的不足之处 | 第30-31页 |
3. 我国流行音乐总体发展概况 | 第31-38页 |
3.1 流行音乐的概念界定 | 第31页 |
3.2 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 第31-35页 |
3.2.1 在艰难中前行时期 | 第31-33页 |
3.2.2 蓬勃发展时期 | 第33-34页 |
3.2.3 多样化发展时期 | 第34-35页 |
3.3 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基本概貌 | 第35-37页 |
3.3.1 情感主题的泛滥 | 第35-36页 |
3.3.2 过度的商业包装 | 第36页 |
3.3.3 网络平台的传播 | 第36-37页 |
3.4 我国电视声乐选秀节目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 | 第37-38页 |
4.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看我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新趋势 | 第38-54页 |
4.1 注重编曲的多样化 | 第38-46页 |
4.1.1 编曲的概念界定 | 第38-39页 |
4.1.2 《中国好声音》个别编曲作品分析 | 第39-46页 |
4.2 追求歌曲艺术感染力 | 第46-47页 |
4.2.1 重视歌曲情感表达的自然性 | 第46-47页 |
4.2.2 重视歌曲情感表达的层次性 | 第47页 |
4.3 流行音乐审美趋势的变化 | 第47-54页 |
4.3.1 国际化 | 第47-51页 |
4.3.2 个性化 | 第51-52页 |
4.3.3 民族化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