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美桥梁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确定性及可靠性对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中国桥梁设计规范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美国桥梁设计规范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4 中美桥梁设计规范对比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5 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确定性对比 | 第13-38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桥梁设计基本原则 | 第13-16页 |
2.2.1 极限状态 | 第13-15页 |
2.2.2 结构重要性 | 第15-16页 |
2.3 材料 | 第16-21页 |
2.3.1 混凝土 | 第16-19页 |
2.3.2 钢筋 | 第19-21页 |
2.4 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 | 第21-25页 |
2.5 人群荷载 | 第25-26页 |
2.6 基础变位 | 第26页 |
2.7 汽车荷载 | 第26-32页 |
2.8 温度梯度 | 第32-33页 |
2.9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 | 第33-37页 |
2.9.1 计算假定 | 第33-34页 |
2.9.2 计算原理 | 第34-36页 |
2.9.3 计算公式比较 | 第36-37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可靠性对比 | 第38-49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38-42页 |
3.2.1 可靠指标和失效概率 | 第38-39页 |
3.2.2 可靠度计算 | 第39-42页 |
3.3 结构抗力概率模型 | 第42-45页 |
3.3.1 结构抗力概率模型 | 第42页 |
3.3.2 结构抗力的概率分布 | 第42-43页 |
3.3.3 结构抗力不确定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3.4 结构作用概率模型 | 第45-47页 |
3.4.1 结构的作用与作用效应 | 第45-46页 |
3.4.2 恒载概率模型 | 第46-47页 |
3.4.3 活载概率模型 | 第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实例分析 | 第49-75页 |
4.1 实例基本资料 | 第49-50页 |
4.1.1 桥型布置及孔径划分 | 第49页 |
4.1.2 截面形式及尺寸 | 第49页 |
4.1.3 主要材料 | 第49-50页 |
4.2 有限元建模 | 第50-55页 |
4.2.1 单元划分 | 第50-51页 |
4.2.2 施工过程与边界条件 | 第51页 |
4.2.3 作用模拟 | 第51-55页 |
4.3 确定性对比分析 | 第55-71页 |
4.3.1 永久作用效应对比分析 | 第55-61页 |
4.3.2 可变作用效应对比分析 | 第61-66页 |
4.3.3 作用效应组合对比分析 | 第66-68页 |
4.3.4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对比分析 | 第68-71页 |
4.4 可靠性对比分析 | 第71-74页 |
4.5 确定性与可靠性对比分析 | 第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