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

论巴金对屠格涅夫的传播与接受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8页
    0.1 本文研究的缘起第8-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6页
        0.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3页
        0.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0.3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6页
    0.4 本文的意义与创新第16-18页
第1章 巴金与屠格涅夫的结缘及对其作品的译介与传播第18-27页
    1.1 巴金与屠格涅夫的结缘第18-20页
    1.2 巴金对屠格涅夫作品的译介第20-23页
    1.3 巴金对屠格涅夫作品的传播第23-27页
第2章 巴金创作接受屠格涅夫影响的表现第27-48页
    2.1 作品主题的表达第27-35页
        2.1.1 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笞第27-30页
        2.1.2 爱情与事业关系的纠缠第30-32页
        2.1.3 死亡群像的呈现第32-35页
    2.2 人物形象的塑造第35-42页
        2.2.1 “多余人”形象的镂刻第35-37页
        2.2.2 “新人”形象的描摹第37-39页
        2.2.3 女性形象的刻画第39-42页
    2.3 艺术手法的运用第42-48页
        2.3.1 “第一人称”的运用及小说结构的安排第42-45页
        2.3.2 心理活动的刻画第45-48页
第3章 巴金对屠格涅夫接受的变异第48-55页
    3.1 抒情风格的形成第48-51页
    3.2 自然风景的描写第51-55页
第4章 巴金创作接受屠格涅夫影响的原因第55-64页
    4.1 成长环境的相似性第55-57页
    4.2 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第57-60页
    4.3 巴金对屠格涅夫的情感认同第60-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2页
个人简历第72-73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世说新语》与饮宴文学
下一篇:纪伯伦文学作品中的“先知”形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