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3C2440的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本论文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9-11页 |
1.2.1 嵌入式系统组成及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2.2 嵌入式微处理器分类 | 第10-11页 |
1.3 实时监控系统的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实时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5-30页 |
2.1 系统总体描述 | 第15-17页 |
2.1.1 系统功能介绍 | 第15页 |
2.1.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15-16页 |
2.1.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6-17页 |
2.2 S3C2440 介绍 | 第17-19页 |
2.3 S3C2440 外围模块设计 | 第19-25页 |
2.3.1 FLASH 存储模块 | 第19-20页 |
2.3.2 SDRAM 存储模块 | 第20-21页 |
2.3.3 串口通信模块 | 第21-22页 |
2.3.4 网络接口模块 | 第22-23页 |
2.3.5 USB 接口模块 | 第23-24页 |
2.3.6 音频接口模块 | 第24-25页 |
2.4 实时监控系统模块设计 | 第25-29页 |
2.4.1 温度采集模块 | 第25-26页 |
2.4.2 湿度采集模块 | 第26-27页 |
2.4.3 烟雾检测模块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实时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平台 | 第30-45页 |
3.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30-32页 |
3.1.1 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第30-31页 |
3.1.2 嵌入式系统的选型 | 第31-32页 |
3.2 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32-34页 |
3.2.1 配置所需服务器 | 第32-33页 |
3.2.2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 第33-34页 |
3.3 Bootloader 引导程序 | 第34-37页 |
3.3.1 Bootloader 概述 | 第34页 |
3.3.2 Bootloader 运行流程 | 第34-35页 |
3.3.3 U-boot 目录结构 | 第35-36页 |
3.3.4 U-boot 配置和编译 | 第36页 |
3.3.5 U-boot 烧写 | 第36-37页 |
3.4 嵌入式 Linux 内核 | 第37-40页 |
3.4.1 Linux 内核概述 | 第37页 |
3.4.2 Linux 内核架构 | 第37-38页 |
3.4.3 Linux 内核目录结构 | 第38-39页 |
3.4.4 内核配置与编译 | 第39-40页 |
3.4.5 下载内核映像 uImage | 第40页 |
3.5 根文件系统 | 第40-43页 |
3.5.1 根文件系统概述 | 第40-41页 |
3.5.2 根文件系统目录结构 | 第41页 |
3.5.3 制作根文件系统 | 第41-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实时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45-61页 |
4.1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 | 第45页 |
4.2 系统终端软件设计 | 第45-55页 |
4.2.1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46-47页 |
4.2.2 温度传感器程序设计 | 第47页 |
4.2.3 湿度、气敏传感器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4.2.4 USB 摄像头程序设计 | 第48-53页 |
4.2.5 报警模块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4.3 嵌入式 Web 服务器的设计 | 第55-59页 |
4.3.1 HTTP 协议 | 第56-57页 |
4.3.2 Boa 服务器的设计 | 第57-58页 |
4.3.3 CGI 程序设计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系统的运行与测试 | 第61-65页 |
5.1 系统测试环境搭建 | 第61页 |
5.2 系统测试 | 第61-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