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莒县的历史沿革及地理人口概况 | 第10-11页 |
1.2 莒县方言音系 | 第11-13页 |
1.3 莒县方言研究现状及本文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莒县方言中的特殊短语 | 第17-31页 |
2.1 表示特定语义的短语结构 | 第17-27页 |
2.1.1 VVO 结构 | 第17-21页 |
2.1.2 VOV 结构 | 第21-24页 |
2.1.3 “动词/形容词+人”结构 | 第24-27页 |
2.2 可能补语 | 第27-31页 |
第三章 莒县方言常用句式 | 第31-45页 |
3.1 处置句 | 第31-33页 |
3.1.1 “把”字处置句 | 第31-32页 |
3.1.2 “给”字处置句 | 第32-33页 |
3.1.3 “捞”字处置句 | 第33页 |
3.2 被动句 | 第33-38页 |
3.2.1 “给”字句 | 第33-34页 |
3.2.2 “叫”字句 | 第34-38页 |
3.3 比较句 | 第38-45页 |
3.3.1 甲+本延/本个/不如+乙+比较结果 | 第38-40页 |
3.3.2 “甲比乙 A 得”式比较句 | 第40-41页 |
3.3.3 比较词为“起”的比较句 | 第41-42页 |
3.3.4 “V/A+(不)上”“V/A+(不)过”结构的比较句 | 第42-43页 |
3.3.5 用于比较的其他结构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莒县方言中功能类型的句法研究 | 第45-51页 |
4.1 感叹句 | 第45-46页 |
4.2 祈使句 | 第46-47页 |
4.3 疑问句 | 第47-51页 |
4.3.1 特指问 | 第47-49页 |
4.3.2 是非问 | 第49-50页 |
4.3.3 选择问 | 第50页 |
4.3.4 正反问 | 第50-51页 |
第五章 莒县方言中的复句 | 第51-61页 |
5.1 联合复句 | 第51-56页 |
5.1.1 并列复句 | 第51-52页 |
5.1.2 顺承复句 | 第52-53页 |
5.1.3 选择复句 | 第53-54页 |
5.1.4 递进复句 | 第54-55页 |
5.1.5 解说复句 | 第55-56页 |
5.2 偏正复句 | 第56-59页 |
5.2.1 转折复句 | 第56页 |
5.2.2 条件复句 | 第56-57页 |
5.2.3 假设复句 | 第57-58页 |
5.2.4 因果复句 | 第58-59页 |
5.2.5 目的复句 | 第59页 |
5.3 紧缩复句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