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7-20页 |
1.3.1 经理人 | 第17-18页 |
1.3.2 股票期权 | 第18页 |
1.3.3 股票期权激励 | 第18-19页 |
1.3.4 股票期权激励效应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 第24页 |
2.2.3 激励理论 | 第24-25页 |
2.2.4 权变理论 | 第25-26页 |
3.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分析 | 第26-30页 |
3.1 高新技术行业特征及发展现状 | 第26页 |
3.2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重要性 | 第26-28页 |
3.3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有效性 | 第28-30页 |
4.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方式 | 第30-35页 |
4.1 激励对象与模式 | 第30-31页 |
4.2 股权的合理性 | 第31-35页 |
5. 以某通信企业为例探讨股权激励政策构建 | 第35-41页 |
5.1 某高企背景介绍 | 第35页 |
5.2 某高企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35-37页 |
5.3 某高企股权激励效果 | 第37-41页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1-45页 |
6.1 结论 | 第41-42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42-43页 |
6.2.1 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问题 | 第42-43页 |
6.2.2 实现制度性保障,建立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 | 第4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