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人交通行为微观仿真的大型主题公园交通衔接优化设计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1.3.1 国内外行人微观仿真技术研究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外大型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 第14-2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2 仿真参数及行人微观行为分析 | 第28-44页 |
2.1 环球影城项目概述 | 第28-32页 |
2.1.1 环球影城客流预测 | 第29-31页 |
2.1.2 交通衔接条件 | 第31-32页 |
2.2 设施能力分析 | 第32-37页 |
2.2.1 自动售票机与检票闸机 | 第32-35页 |
2.2.2 安检机 | 第35-37页 |
2.3 行人交通参数的确定 | 第37-41页 |
2.3.1 行人行为特征基本参数 | 第37-39页 |
2.3.2 行人到达时间的分布规律 | 第39-40页 |
2.3.3 乘坐地铁方式的比例划分 | 第40-41页 |
2.4 行人自组织现象 | 第41-43页 |
2.4.1 波浪传播效应 | 第41-42页 |
2.4.2 自动渠化现象 | 第42-43页 |
2.4.3 瓶颈摆动现象 | 第43页 |
2.5 小结 | 第43-44页 |
3 行人仿真模型与实现方法的研究 | 第44-54页 |
3.1 仿真模型的选择 | 第44-49页 |
3.1.1 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44-46页 |
3.1.2 格子气模型 | 第46-47页 |
3.1.3 磁力模型 | 第47页 |
3.1.4 社会力模型 | 第47-49页 |
3.1.5 仿真模型的选择 | 第49页 |
3.2 仿真平台的选择 | 第49-50页 |
3.3 Legion行人仿真模拟技术 | 第50-52页 |
3.4 小结 | 第52-54页 |
4 北京环球影城项目仿真模拟分析 | 第54-70页 |
4.1 基础方案 | 第54-55页 |
4.1.1 方案一 | 第54-55页 |
4.1.2 方案二 | 第55页 |
4.2 建立模型 | 第55-61页 |
4.2.1 整理cad图纸 | 第55-56页 |
4.2.2 设置行人相关参数 | 第56-57页 |
4.2.3 设置出入口模块 | 第57-58页 |
4.2.4 设置延迟模块和排队模块 | 第58-59页 |
4.2.5 设置堆积区和等候区 | 第59-60页 |
4.2.6 设置行人行走路径 | 第60-61页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8页 |
4.3.1 弗洛因人行道服务水平划分 | 第61-62页 |
4.3.2 仿真模拟 | 第62-68页 |
4.4 小结 | 第68-70页 |
5 方案优化及分析 | 第70-78页 |
5.1 优化方案仿真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5.2 对于地铁车站分散布置的尝试 | 第72-77页 |
5.2.1 仿真模拟 | 第73-74页 |
5.2.2 仿真结果输出 | 第74-76页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5.3 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