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22-23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23页 |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5.1 研究的方法 | 第23-24页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24-26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的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第27-42页 |
2.1 邮轮产业基本理论 | 第27-36页 |
2.1.1 邮轮及邮轮产业概述 | 第27-30页 |
2.1.2 邮轮产业价值链概述 | 第30-36页 |
2.2 绩效评价基本理论 | 第36-37页 |
2.2.1 绩效评价的基本定义 | 第36-37页 |
2.2.2 邮轮产业绩效界定 | 第37页 |
2.3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基本理论 | 第37-41页 |
2.3.1 产业价值链的价值生成基本理论 | 第37-38页 |
2.3.2 邮轮产业价值链的价值生成基本理论 | 第38-40页 |
2.3.3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界定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42-52页 |
3.1 邮轮产业绩效评价现有指标分析和评价 | 第42-48页 |
3.2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和依据 | 第48-50页 |
3.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48-49页 |
3.2.2 指标体系建立依据 | 第49-50页 |
3.3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方法选择与模型构建 | 第52-57页 |
4.1 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 第52-55页 |
4.2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评估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实证分析 | 第57-86页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57-60页 |
5.2 评价过程分析 | 第60-77页 |
5.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0-68页 |
5.2.2 原始数据进行规范性处理 | 第68-73页 |
5.2.3 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估模型进行评价 | 第73-77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7-84页 |
5.3.1 邮轮研发制造能力 | 第77-78页 |
5.3.2 市场发展潜力 | 第78-80页 |
5.3.3 港口支持条件 | 第80-81页 |
5.3.4 企业运营能力 | 第81-82页 |
5.3.5 经济支持条件 | 第82-83页 |
5.3.6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 第86-92页 |
6.1 国际著名邮轮港口城市的邮轮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第86-88页 |
6.1.1 迈阿密邮轮产业发展经验 | 第86页 |
6.1.2 新加坡邮轮产业发展经验 | 第86-87页 |
6.1.3 中国香港邮轮产业发展经验 | 第87-88页 |
6.2 邮轮产业绩效提升的原则 | 第88-89页 |
6.3 邮轮产业绩效提升的实施对策 | 第89-92页 |
6.3.1 做好规划,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我国邮轮产业 | 第89-90页 |
6.3.2 完善监管,建立和完善邮轮产业信息平台与绩效评价体系 | 第90-91页 |
6.3.3 加强合作,带动沿海各港口的邮轮产业发展和邮轮旅游消费 | 第91页 |
6.3.4 重视人才,建立邮轮人才供需机制与保障机制 | 第91-9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2-93页 |
7.2 文章的主要不足之处 | 第93页 |
7.3 进一步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附录 | 第98-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