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及其原因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关于隐喻的研究第9-13页
        1.1.1 隐喻第9页
        1.1.2 概念隐喻第9-10页
        1.1.3 空间隐喻及垂直空间隐喻第10-11页
        1.1.4 道德隐喻及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第11-13页
    1.2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第13-17页
        1.2.1 犯罪及犯罪人第13-15页
        1.2.2 青少年犯罪第15-17页
2 问题提出第17-18页
3 实证研究第18-32页
    3.1 实验一: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与垂直空间位置间的内隐联结及强度第18-21页
        3.1.1 研究目的第18页
        3.1.2 研究工具第18页
        3.1.3 被试选取第18页
        3.1.4 实验材料第18页
        3.1.5 实验设计与程序第18-19页
        3.1.6 实验结果第19-21页
        3.1.7 讨论第21页
    3.2 实验二: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与垂直空间位置间的外显联结及原因第21-24页
        3.2.1 研究目的第21-22页
        3.2.2 研究工具第22页
        3.2.3 被试选取第22页
        3.2.4 实验材料第22页
        3.2.5 实验设计与程序第22-23页
        3.2.6 实验结果第23-24页
        3.2.7 讨论第24页
    3.3 实验三:影响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心理表征的原因第24-32页
        3.3.1 研究目的第24-25页
        3.3.2 研究工具第25页
        3.3.3 被试选取第25页
        3.3.4 实验设计与程序第25页
        3.3.5 实验结果第25-31页
        3.3.6 讨论第31-32页
4 综合讨论第32-37页
    4.1 认知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的影响第33-35页
    4.2 个性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的影响第35-36页
    4.3 狱中再教育对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的影响第36-37页
5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附录第41-48页
    附录1 迫选式纸笔测验第41-44页
    附录2 基本个人信息问卷第44页
    附录3 正式版-中国罪犯测试个性心理测验(COPA一Pl)第44-48页
后记(含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优生学困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差异研究
下一篇:乡村小学教师积极情绪与职业倦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