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郑州的地理、历史、人文概况与行政区划 | 第12-13页 |
1.2 郑州方言概况 | 第13-17页 |
1.2.1 郑州方言的分区问题 | 第13-14页 |
1.2.2 静态记录中的郑州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 第14-17页 |
1.3 郑州方言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材料来源 | 第19-2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3 材料来源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郑州方言声韵调的演变 | 第22-32页 |
2.1 动态演变中的郑州方言的声韵调及其特点 | 第22-29页 |
2.1.1 老年人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特点 | 第22-24页 |
2.1.2 中年人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特点 | 第24-27页 |
2.1.3 青年人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特点 | 第27-29页 |
2.2 郑州方言语音系统的演变方向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郑州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调类归派情况 | 第32-73页 |
3.1 不同年龄段发音人古入声字读音的差异 | 第32-53页 |
3.1.1 全清入声字的调类归派情况 | 第32-39页 |
3.1.2 次清入声字的调类归派情况 | 第39-43页 |
3.1.3 全浊入声字的调类归派情况 | 第43-48页 |
3.1.4 次浊入声字的调类归派情况 | 第48-53页 |
3.2 郑州方言中古入声字调类归派的演变 | 第53-73页 |
3.2.1 古入声字在郑州方言与普通话中的调类归派情况比较 | 第54-64页 |
3.2.2 郑州方言中古入声调类归派演变的过程和成因 | 第64-73页 |
第四章 郑州方言中古入声字异读分析及其演变 | 第73-86页 |
4.1 郑州方言中古入声字声母的异读及声母的演变 | 第74-76页 |
4.2 郑州方言中古入声字韵母的异读及韵的演变 | 第76-82页 |
4.3 郑州方言中古入声字声调的异读及声调的演变 | 第82-8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附录一:老、中、青古入声声母异读与普通话对比表 | 第92-93页 |
附录二:老、中、青古入声韵母异读与普通话对比表 | 第93-95页 |
附录三:老、中、青古入声声调异读与普通话对比表 | 第95-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