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基于对SCNY大学的调查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9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综述第8-16页
        1.2.1 研究现状第8-16页
        1.2.2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6页
    1.3 理论基础第16-17页
        1.3.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16-17页
        1.3.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第17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4.1 研究目的第17页
        1.4.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5 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8-19页
        1.5.1 研究的思路第18页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页
        1.5.3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19页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9页
2.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2.1 媒介素养第19页
    2.2 媒介素养教育第19页
    2.3 媒介素养教育与媒介教育第19-20页
    2.4 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第20页
3. 推行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第20-29页
    3.1 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第20-23页
        3.1.1 媒介素养教育是适应社会信息化的需要第20-22页
        3.1.2 媒介素养教育是适应文化多元化的需要第22-23页
    3.2 媒介素养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第23-25页
        3.2.1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第23-24页
        3.2.2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国民素质教育第24-25页
    3.3 媒介素养教育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第25-27页
        3.3.1 媒介素养教育丰富了大学文化的内涵第25-26页
        3.3.2 媒介素养教育强化了大学文化的功能第26页
        3.3.3 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了大学文化的品味第26-27页
    3.4 媒介素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第27-29页
        3.4.1 媒介环境的客观要求第27-28页
        3.4.2 教育客体的客观要求第28页
        3.4.3 教育主体的客观要求第28-29页
4. 农林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29-39页
    4.1 调查目的第29页
    4.2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第29-30页
    4.3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第30页
    4.4 农林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第30-36页
        4.4.1 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媒介接触情况第30-32页
        4.4.2 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媒介认知情况第32-33页
        4.4.3 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媒介评价情况第33-35页
        4.4.4 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媒介利用情况第35-36页
    4.5 农林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结论第36-39页
        4.5.1 媒介接触呈现多元化、复合化趋势第36-37页
        4.5.2 对媒介信息的理性认识有待提升第37页
        4.5.3 媒介道德层面的认知及自律意识比较模糊第37-38页
        4.5.4 媒介制作和应用能力比较缺乏第38-39页
5. 农林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策略第39-46页
    5.1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意识第39-40页
    5.2 探索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式第40-41页
    5.3 优化媒介素养教育资源第41-42页
    5.4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第42-44页
    5.5 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录第50-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学习反拨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南方地区唐宋时期瓦当与滴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