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一) 对话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9页 |
(二)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 | 第9-10页 |
(三) 对话是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需要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对话型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 第14-21页 |
一、对话型教学模式的涵义 | 第14-18页 |
(一) 对话教学的涵义 | 第14-17页 |
(二) 对话教学的基本要素 | 第17-18页 |
二、对话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18-21页 |
(一) 对话教学的平等性 | 第18-19页 |
(二) 对话教学的合作性 | 第19页 |
(三) 对话教学的互动性 | 第19页 |
(四) 对话教学的创造性 | 第19-20页 |
(五) 对话教学的人文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高中地理教学对话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第21-30页 |
一、对话实践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 第21-22页 |
(一) 对话实践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可行性 | 第21页 |
(二) 对话实践于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二、实施对话教学的原则 | 第22-27页 |
(一) 认知与情感互动 | 第22-24页 |
(二) 知识与能力并重 | 第24-25页 |
(三)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 第25页 |
(四) 课上课下并重 | 第25-26页 |
(五) 分层并重 | 第26-27页 |
三、对话型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表现形式 | 第27-30页 |
(一)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 第27页 |
(二)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 第27-28页 |
(三) 与文本对话 | 第28-29页 |
(四) 自我对话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高中地理对话教学的经验与反思 | 第30-39页 |
一、高中地理对话教学易产生的误区 | 第30-34页 |
(一) 为了对话而对话 | 第30-31页 |
(二) 学生参与缺少自主性 | 第31-32页 |
(三) 对话没有明确的目的 | 第32-33页 |
(四) 对话有始无终 | 第33-34页 |
(五) "小组"对话流于形式 | 第34页 |
二、地理对话教学误区产生的原因 | 第34-36页 |
(一) 师生对对话教学没有全面认识 | 第35页 |
(二) 目前被动的教学环境不适宜对话教学 | 第35页 |
(三) 师生对话意识淡漠 | 第35-36页 |
(四) 人机对话部分代替了师生对话 | 第36页 |
三、走出地理对话教学误区的对策 | 第36-39页 |
(一) 加强对话教学理论的探索,进一步明确对话教学的内涵 | 第36-37页 |
(二)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37页 |
(三) 小组交流对话中,明确对话规则,正确指导小组交流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