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悬置元件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基础理论 | 第15-23页 |
2.1 动力总成振动来源 | 第15-17页 |
2.2 发动机隔振原理分析 | 第17-20页 |
2.3 悬置系统能量解耦方法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23-45页 |
3.1 动力总成悬置布置 | 第23-25页 |
3.1.1 悬置点数 | 第23-24页 |
3.1.2 悬置布置形式 | 第24-25页 |
3.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32页 |
3.2.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坐标系的建立 | 第25-27页 |
3.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力学模型 | 第27-28页 |
3.2.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微分方程 | 第28-32页 |
3.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参数收集 | 第32-38页 |
3.3.1 动力总成系统惯性参数测定 | 第33-34页 |
3.3.2 动力总成悬置刚度 | 第34-38页 |
3.4 基于ADAMS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仿真 | 第38-44页 |
3.4.1 ADAMS模型的建立 | 第39页 |
3.4.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 第39-42页 |
3.4.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解耦分析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28工况分析及支架强度校核 | 第45-57页 |
4.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4.2 悬置系统28工况分析 | 第46-52页 |
4.2.1 悬置系统位移及载荷计算原理 | 第46-48页 |
4.2.2 悬置系统部分典型工况分析 | 第48-52页 |
4.3 悬置支架的强度分析 | 第52-55页 |
4.3.1 悬置支架强度校核理论 | 第52-53页 |
4.3.2 悬置支架的强度分析结果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 | 第57-67页 |
5.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优化理论 | 第57-60页 |
5.1.1 线性目标规划法研究 | 第57-58页 |
5.1.2 遗传算法 | 第58-60页 |
5.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基本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5.2.1 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匹配 | 第60-61页 |
5.2.2 悬置系统解耦要求 | 第61页 |
5.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优化 | 第61-63页 |
5.3.1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61-62页 |
5.3.2 设计变量的选取 | 第62页 |
5.3.3 约束条件 | 第62-63页 |
5.4 悬置系统解耦优化结果 | 第63-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